读书笔记

阿勒泰的角落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12-03 16:36:40.0读后感680

  《阿勒泰的角落》是我读的李娟的第一本书,读完感觉十分欢喜,像是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紧接着,又读完了她的一系列散文作品:《春牧场》、《前山夏牧场》、《深山夏牧场》、《羊道》、《遥远的向日葵地》、《九篇雪》等。

  李娟,出生于1979年,是新疆“70后”散文家的代表。实际上,李娟并不是一直生活在阿勒泰,但却因创作了与阿勒泰有关的散文而出名。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个多民族的聚集地,其中哈萨克族约占人口总数的一半。李娟一家之所以选择来阿勒泰,是因为当时家中所有的钱只够用来在一个偏远的地方租房子做生意。她们到达阿勒泰的第一站是喀吾图,在喀吾图开了一家裁缝店,之后又转行开杂货铺。由于做生意的缘故,李娟一家不得不跟随牧民在夏牧场和冬牧场之间辗转迁徙,流动的生活让她走遍阿勒泰,见识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式各样的人。而那些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都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慢慢地便有了《阿勒泰的角落》一书。
阿勒泰的角落
  《阿勒泰的角落》依据李娟先后到过的不同地方,分为“在喀吾图”、“在巴拉尔茨”、“在沙依横布拉克”、“在桥头”、“在红土地”五个章节,有写在阿勒泰生活的人(我的老外婆、看我拉面的男人、喝酒的人、我的妹妹),有写阿勒泰独特的景色(天上飘过的云、地上流淌的河、阿勒泰的秋天和戈壁),也有写阿勒泰独特的生活方式(点豆子、冬窝子、坐爬犁、去拖依),字里行间记录的都是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

  “叶尔保拉提一家”、“河边洗衣服的时光”、“门口的土路”、“外婆的早饭”、“补鞋子的人”诸如此类,都可以成为李娟书写的对象,而这种对日常生活的描写,通常是通过口语化的对白实现的。她的散文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清新灵动,没有太多形容词和铺垫,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她就怎么写,娓娓道来。至今,我仍然记得我读《阿勒泰的角落》时的感受,好像我也进入了当时的场景,与作者一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口语化书写产生的另一个效果就是幽默。读李娟的散文,总是让人忍俊不禁。盐碱地、风沙、蚊虫、荒凉寂寞、酷暑严寒交迫,夏天动辄三四十度,冬天动辄零下三四十度,出门放眼看去全是戈壁滩和成片的沙漠。李娟在这片土地上自得其乐,撮合妹妹的婚事、在一阵刮过的大风中感受幸福,在点豆子的繁复劳动中感悟生存之道。在她的文字里,很少能看到悲观、绝望、抱怨,她总是用包容和理解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最后呈现给读者一种澄明的境界。其文字灵动如诗,其散文美在明亮而非阴暗的底色上,这或许是很多读者喜爱其作品的原因。

  实际上,李娟并非科班出身的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她做过流水线上的工人、做过裁缝、开过小卖部、也做过公务员,但她却是真正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十几年来,她以新疆阿勒泰为背景,将边疆及其周边地区的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作为创作的主要母体,书写出自己细腻而独特的生活感悟,相继出版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羊道》、《冬牧场》、《遥远的向日葵地》等多部散文集,其作品屡次获奖。

  新疆籍散文作家刘亮程评价李娟的散文时说:“我为读到这样的散文感到幸福,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家已经很难写出这种东西了。那些会文章的人,几乎用全部的人生去学做文章了,不大知道生活是怎么回事。”

  王安忆评价李娟的文字说:“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那里的世界很寂寞,人会无端制造出喧哗。”

  将平凡的生活书写成诗,天地万物,尽在笔下,茫茫荒野,自得其乐!有机会去新疆感受一下李娟笔下的美好~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