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数字化颠覆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09-16 13:24:39.0读后感382

  感谢译者,在用尽可能简明易懂的语言把商业管理专著《数字化颠覆》一书呈现给我们的同时,将书中所欲表达的“接受技术、持续变革”这一主旨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投影通俗、形象地具象于读者脑海中。

  《数字化颠覆》一书站在“技术接受者”的角度,通过描绘在数字化时代中不同组织或主动接受技术变革或被动被技术裹挟的具体情境,提出了“做技术接受者:数字时代的唯一选择”这一核心观点,并以此为基,给出了从设想可持续蓝图到衡量管理者接受度等一系列相关的管理战术,最终落脚于商业管理者如何通过接受技术,实现在数字时代的错位中生存。

  掩书而思,整个阅读过程并不一帆风顺,怀疑与抗拒伴随全程,虽然不是一名组织管理者,也未在商业战场上有过任何的类似体验,但这个抗拒的全程,也是在说明我仍不是一名合格的“技术接受者”吧。

  好在读书的本源并不是为了去接受一种特定的“教育”,跳脱于书中所构建的拟态环境之外,用自己的经验与认知与书中的思想碰撞,也是一个有趣且有益的过程,纵不求甚解,引发了思考也总比脑中空无一物让时间肆意流逝多了那么一丝所谓智慧生命存在的意义。

数字化颠覆  当迅速回看阅读此书的须臾记忆,位于开篇的一句话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21世纪数字时代技术的使用者是所谓的‘技术接受者’……与那些缺乏市场定价权的小企业,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价格接受者’相类似……”将“技术接受者”类比于“价格接受者”,同样反映了单一组织作为商业行为中一个没有决定权的个体,在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技术洪流时,如面对市场化浪潮中价格均衡趋势一样,只拥有被动接受技术或接受价格的权力。“价格接受者”存在的条件其一是完全竞争型的“成熟”市场,其二是作为市场上商业行为逻辑中的任何一员,无论买方还是卖方,对于价格的单方面控制均是无力的,最终稳定的成交价格,必定是经过市场规律自发均衡调节后的结果。

  如此,将“价格接受者”的所谓“窘境”带入“技术接受者”在数字化时代所需应对的压力,需要将完全竞争的市场及市场的自发均衡调节等效带入数字化时代里的“技术交易”。

  基础经济理论上,市场有四种常见形态,完全竞争市场区别于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而存在。之于后三种市场形态,完全竞争市场因其完全竞争形态、完全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理想化构建,并不完全地真实存在于现行人类社会中,只能够在个别特定行业中实现尽可能地趋近。因此,不完全存在的完全竞争市场决定了现行人类社会中尚不存在完全由“价格接受者”组成的单一市场。引申至数字化时代的“技术交易”市场中,是否能通过技术与商业规律的博弈战胜人性垄断的趋性,塑造出一个真正完全竞争的“技术市场”?从当前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上看,暂时还是做不到的。

  因社会形态的差异、地区经济实力的差异、地区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组织内技术学习及商业行为参与过程中个人素质的差异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每一个组织创造与应用技术的能力并不完全趋同,而技术发展能力的不同使得面对技术间的竞争时,不同组织规划、制定、推行、贯彻技术的能力存在先天的差别。就像在一个天平两端以技术能力为砝码做竞争能力的衡量一般,在“技术淘汰”这一等同于重力的“做功”下,大部分能力相对较弱的组织的确只能沦为被动的“技术接受者”,但极少部分最有能力的组织,在接受技术的同时,可能会部分或全部成为“技术推广者”甚至“技术制定者”。只要有“技术制定者”的存在,技术市场的发展趋势将永远指向垄断竞争乃至寡头垄断的方向,类比于完全竞争市场中“价格接受者”的“技术接受者”也只能在现行人类社会中仅作为技术市场上的参与者之一而出现。

  正如书中后续呈现的“未来的工厂只有两名员工:一个人,还有一条狗。人的工作是喂狗,狗的工作则是让人不要碰设备”和“没有人能够同时脚踏赋能时代和数字时代这‘两条船’”这两句话一般,站在现行人类社会中,以技术决定论的思维去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许多少有一份过度的“绝对愿景”存于其中。但当人类社会发展到更高层面,我们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我们的技术选择更加充盈之时,恰如“身份码”替代了“介绍信”一般,没有人能够准确预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会在何种程度上被技术的更迭所更新甚至颠覆。思考如何接受技术的变革而不是被无法控制的技术所裹挟,不仅仅是商业组织管理者需要面临的课题。每一个不想被时代所抛弃的人,每一个不甘于沦为被海量大数据分析所渗透、无孔不入的现实生活中几无意义的分母的人,都需要能动地面对因技术变革而日益冰冷与坚硬的社会选择。

  也许它最终会回以一个温柔地回弹,但我们需要先保有独立的实体,去触及那最后一次位于理论与现实完美交接处的碰撞。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