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星系何处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5-11-03 16:19:18.0读后感7

  金秋十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中华大地上到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荡漾着欢快的歌声。我收获的喜悦来自谷城籍诗人、作家易水老师的诗集《星系何处》。诗集的封面上,乡野群山静水、辽阔深邃的星空、天边隐隐约约的曙光及黎明前的流星极具诗意,隐喻着从浑噩到清醒,从沉思到追求。我相信那个若隐若现的人影,绝非在彷徨。因为,我已听到他在谜一样的世界里追寻光的脚步声。

  对于一个文学创作者来说,光,应该是作者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自己的作品能被社会接纳,在读者中引起共鸣,被读者喜爱和传颂。我想,这肯定是作者的骄傲和自豪,是作者人生最高光的时刻。对于读者来说,作品给予了他启发,让他感动,语言的优美让他得到了享受,他便看到了作品存在的价值,看到了艺术的光芒。因此,一部或一件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打动读者的光。

  《星系何处》分上下两集,里面收录了诗人四百五十首诗歌。诗中摒弃了盲目崇拜和狂热抒情,多了理性的思考。叙事、呈现、是这些诗歌的主要写作特点。诗中,诗人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和呈现了多年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自我和社会更为清晰、深刻的认识。在这套诗集里,光是无处不在的。诗人不仅将语言的表达艺术当作光苦苦追求,在内容、思想、情感等的表达上,都闪烁着引人入胜的光辉。诗集内容广泛,题材来自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几乎包括了作者的整个人生历程。从故乡的山水人文到它乡的楼宇街道,从亲情到友情,从离别到眷念,从颂扬到鄙视,从放弃到追求,从焦虑到期待,无不表明作者内心深处的恩爱情仇。正如作者所说;“在社会问题上,诗歌是一把手术刀,我试图剖开光鲜下的脓疮。让那些被遮蔽的疼痛得以显现······让光照进来。”在《出租屋》这首诗里,诗人用诗性的语言揭露了“艳女们是这座城市的中心/用身体丈量着道德的深渊”这一社会问题。用“金钱在这里流通/像圣水一样纯净”批判了金钱至上的人生观念。用“先祖的诅咒在空中回荡/却无法穿透房子的墙壁”表达了自己的憎恶和无奈。诗人的内心充满社会的责任感,他相信这一社会乱象一定会得到改变。用“出租屋终将倒塌”这一肯定的结论,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坚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星系何处
  诗人在颂扬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同时,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土地的伤痕》这首诗里用“春天裂开了一道缝隙/药味的河流在血管里奔涌。”告诉我们环境污染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他用“寂静的春天里/每一粒种子都背负着沉重的忧伤”表达着自己的担忧。呼吁人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倾听大地无声的呐喊,共同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家乡,对于诗人作家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诗人的家乡有神龙山顶的雪水滴落成的河流;有河水奏响的歌谣;有汉江不停的涛声;有芦苇脚下涌动的浪花;有连绵的山脉;肥沃的田野;有层峦叠翠的茶山······诗人把这些物象放进《南河谣》里,歌颂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及勤劳善良的人们,表达了热爱家乡的赤子之心。对家乡的挚爱在《无岸之河》这首诗里也有充分的展示。诗中说“把自己种进异乡的土壤/等待一场迟到的春天/而根始终悬在空中。”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在异乡无论是贫穷忧伤,富贵快乐,都深深地眷念着家乡的情怀。

  人生中,爱情总会让人充满幸福的憧憬。诗人向往的爱情纯洁高尚,坚持爱情建立的基础是相互理解和坦诚,其爱情观始终是清晰和明确的。在序中诗人说“在这个情感被商品化······诗歌试图守护爱情最后的纯粹。它提醒我们,爱情不是社交软件上的礼赞,不是物质条件下的匹配,而是两个灵魂在茫茫人海中的相互辨认。”诗人的内心一直保持着爱的纯洁与真诚。他说;“岁月结成了老茧/爱已化为虚线。”但我仍然“登上村里的最高峰/向你远去的方向瞭望。”《告诉你那个村庄——致L,E》。在《情诗,另一种书写中》用“我依然在书写,用尽/所有的隐喻与空白/直到每一个字都成为/通往你的,隐秘小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始终珍藏着爱最初的纯真。

  《星系何处》中,没有空洞的说辞,不为诗而写诗。每一首诗都是真情的自然流露,有感而发,有血有肉且有灵魂,并非无病呻吟。诗中的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极具张力,却不晦涩。诗人在《车站》这首诗里,用“排列成行/把自己装进飘泊的箱子”描写乘车离别的情景。在《情诗,另一种书写》里,用“你的名字在发芽/长成一片潮湿的荒原”表达对爱的思念之情。在《潮汐之声》中他用“大海在夜里翻身/吐出银色的鳞片”描写大海涨潮时的壮观景象。在《梅》中,他把冬天的树枝比作枯瘦的手指。《缅甸公路记事》中把尘土飞扬的缅甸公路比喻成一条黄色的河流。这些以物喻象生动贴切,足以说明诗人不仅具有丰富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而且还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星系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态度,对文学创作不断探索进取的自我要求,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深度思考,诗人曾说;“我们写诗,读诗并不是要逃离现实,而是为了面对现实,在词语的裂缝中寻找光,在破碎中重建信仰”。

  这应该是《星系何处》的价值所在,于我,也是追寻的光芒。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