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道德经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5-05-22 18:05:37.0读书笔记6

  《道德经》这本书原是老子写给特定对象的。包括三类人:士、王、圣。所谓士,即基层领导者;王,即地方行政长官;圣,即好的领导者。

  我读书习惯了总是站在一名教师的角度去比对、思考,读《道德经》,我有以下感悟:

  一、教师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道德经》第2章中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对“行不言之教”很感兴趣,读了译文才知道,圣人所做的事情就是顺应自然,而不提倡人为的干涉,圣人推行的是不用语言的教育。我在想,不用语言的教育,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仔细领悟,我觉得所谓“不言之教”并不是真的不言,而是要言的少、言的精。老子主张的“无为”也并不是教师、家长什么都不做,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教师的“为”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顺其自然,要充分相信学生,按学生成长的规律办事。老师、家长应该做到以身示范,让身教大于言传。
道德经
  二、教师当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道德经》第五章提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感觉有一些疑惑,感觉老子有一些自相矛盾,他不是倡导“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吗?为什么又要说不仁呢?我想可能就是发现我们在仁爱之时很难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吧,作为一名教师,热爱优生可以说是任何教师都能做到的,但是热爱学困生,甚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就需要一种甘愿奉献境界。想要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树立平等的心态,宽容的胸怀,对立斥责只会产生相反的效果,教育学生更是如此,逆反心理就是这样累积而成的。所以,教育学生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而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

  三、教师当“自知与反思”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认识自我的人则更为睿智,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则更为强大。优秀教师一个重要的素质就是反思能力。实践加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坚持课后反思,对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判断性思考,对得意之处尽量从理论上找到“根据”,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这样的教师才能避免“每天都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当然,自己的问题很多时候自己看不到。这就好比脸上的脏东西,自己无法看到,只有借助镜子才能知晓。对教师而言,这面镜子就是同事。要多听同事的课,对比自己的教学,才能发现不足,改进自己的教学。

  总的来说,通过读《道德经》,让我明白生活、工作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万事以德为先,用清静思想对待人和事,永怀感恩之心、责任之心和理想之心,才能使内心愉悦、快乐地工作。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