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700字
人生或许是一场漫长的离别,但爱让这个过程变得温暖而值得。读完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个感受久久萦绕心头,难以散去。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位九旬老人用最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一个学者家庭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全书最打动我的是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杨绛先生用梦境的形式,记述了钱锺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离世的过程。她写道:"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尽了人生最大的悲恸。但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而是通过回忆过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逝去的亲人在文字中重生。
我特别喜欢书中描写的生活细节:一家三口在牛津读书时,锺书先生如何"拙手笨脚"地学做早餐;"圆圆"钱瑗小时候如何天真可爱;文革期间他们如何相互扶持、苦中作乐。这些日常琐事在杨绛笔下显得格外珍贵,让人看到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一家人相守相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读到书中"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这句时,我不禁潸然泪下。读了《我们仨》,才明白这种相守一生后的离别是怎样的刻骨铭心。
杨绛先生的文字平和从容,却蕴含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她写苦难举重若轻,写幸福淡然处之,这种历经沧桑后的淡定与睿智,正是这个浮躁时代最缺乏的。在人人追求轰轰烈烈的今天,她告诉我们:最美好的生活往往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里。所以时不时的我会给母亲打了个电话。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突然想听听她的声音。《我们仨》让我懂得要珍惜眼前人,珍惜每一个能够相伴的平凡日子。因为生命无常,唯有爱可以让记忆永存,让离别不再冰冷。
这本书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人生必经的黑暗隧道。它让我看到:爱不是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长久的陪伴和温暖的守望。即使有一天注定要失散,那些共同走过的岁月,也会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温暖余生的漫漫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