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我们仨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09-15 14:34:45.0读后感319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晚年的一本回忆录,通过先生细腻的笔触,让世人得以感受他们一家三口温暖细碎的日常,家人之间心照不宣地默契,艰苦岁月里的相互支撑,这些平凡生活里的真实写照,读来让人倍感亲切。

  全书分为三部: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在前两部里,不同于一般的平铺直叙,杨绛先生把丈夫和女儿从病中到离世的过程比作成一个“长达万里的梦”,而自己就不断穿梭于自己的梦境中。当中虽掺杂着平日里三个人的有趣日常,但字里行间更多的还是让人感到心痛与哀伤。父女二人缠绵于病榻时,杨绛先生是多么的无助与痛苦,书中不常提到衰败的柳树,也就像父女二人的生命正在慢慢地枯萎,而形单影只的杨绛先生往返于二人间,被梦幻与真实左右,最终万里送别,独自一人留在这世上。

  一开始《我们仨》这本书的初步构思是一家人各写一部,但钱瑗患病后写了几篇章,杨绛先生就实在不忍女儿饱受病痛折磨强迫她停了笔,可这一停笔,钱瑷就再也没能继续写下去。而杨绛先生之所以不避讳地在前两部谈及离别死亡,我个人认为是为了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感悟的真实与鲜活。“世间好物不牢固、彩云易散琉璃脆”,这种聚散离合更是人世间的常态,所以当我们学习将情绪沉淀,留存下来的便是对普罗大众生活里的坦然与通透。但从第三部“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开始,杨绛先生笔调一转,行文不再扑朔迷离,字句间也没有那种哀凉与压抑,毕竟在大部分人生时光里,是三个人合力将生活变得有趣并充满意义,其中的快乐远远大于死亡的打击。在第三部中,杨绛先生将“我们仨”的日常点滴娓娓道来,其中不乏幽默,比如将钱钟书先生摔倒写成:“初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将二人的散步写成“探险”,将学习做饭的过程写成“由原始人的烹调渐渐开化,走入文明阶段”……书中为我们展示了另一位钱钟书先生,在生活上他显得有些“拙手笨脚”,需要在妻子的一句“不要紧”“让我来”中才能放下心来。在这本书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变得无比温情,而这份幸福并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杨绛先生细致入微,将很多小事都一一记录,并称为这是“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也感谢这些详细记录,才使得如今我可以在书里一遍遍地体会这份真实。
我们仨
  书中也谈及了文革时期,在那场“十年浩劫”里,她是最早受到冲击的学者,但关于这些苦难,杨绛先生却只浅浅带过,因为不论境况多么艰苦,他们也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坚持读书坚持工作,在逆境里相互宽慰,即使物质匮乏,精神世界里却总有寄托。细细阅读此书,你就会发现杨绛先生一家三口家庭和睦是因为他们对待事情求同存异,懂得换位思考,即使饱经忧患,也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

  而如今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时代,各种信息如洪水一样涌入生活,我们在空闲时往往更容易困顿于虚拟空间,忽略了身边的可感世界,更加阻隔了感官对于温暖的察觉。阅读《我们仨》就好像被注入了镇定剂,浮躁在细读的过程中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颗更加贴近生活本身的柔软的心。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接地气的日常,也能体悟到杨绛先生暗喻在某些平常小事背后的人生意义,有人建议将这本书倒着读,但我还是认为按照原本顺序来读更能体会到杨绛先生的用心本意。

  毕竟,生活要向前走向前看,我们需要接受既定的事实,但是也不能忘却曾经那些鲜活而细腻地存在,因为它们是伴着我们继续前行的温暖回忆,也是这万千尘世中只属于自己的宝贵珍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