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乡土中国读后感800字作文

admin2025-08-02 14:26:46.0读后感1

  在我老家的杂物间里,挂着一杆老旧的木杆秤。秤已经被岁月打磨得光滑,上面的秤星因长久摩挲,有些已经模糊不清。这杆秤,是奶奶年轻时卖菜用的,后来生意不做了,它便一直挂在那儿,像一位沉默的老友,守着旧时光。

  小时候,会经常有人光顾这里的市场,有时候来新货,新鲜的东西,孩子们就会一窝蜂地围上去。村里的婶子大娘们纷纷围拢,询问价格,称斤两。这时,奶奶就会从杂物间里取下那杆秤,不紧不慢地走过去。她眯着眼,将秤钩稳稳地挂住装着食物的袋子,然后轻轻提起秤杆,另一只手熟练地拨弄着秤,嘴里念叨着斤两。那神情,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提到,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在这个小小的村落里,奶奶的这杆秤,就是公平的象征。大家信任奶奶,也信任这杆秤,只要奶奶称过,买卖双方都觉得心里踏实,不会为斤两的事起争执。
乡土中国
  还记得有一年,村里分公田的收成——稻谷。那是个热闹的场景,家家户户都派出代表,拿着麻袋,齐聚在广场。村干部们在一旁指挥,奶奶则站在中间,用她的秤给每家每户称重。有人开玩笑说:“姨,您可瞧仔细咯,这秤可别偏了。”奶奶哈哈笑了笑,拍了拍秤杆:“放心,这秤跟了我大半辈子,比我还公正呢!”分稻谷的过程中,有人觉得自家的分量少了,有些不满。奶奶也不生气,耐心地解释,还当着大家的面重新称了一遍。那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这杆秤不仅衡量着稻谷的重量,更维系着村里的人情和秩序,恰如《乡土中国》中所说,乡土社会的秩序靠的是传统和大家默认的规矩,这杆秤就是我们村不成文规矩的一部分。

  后来,村里通了公路,小卖部也多了起来,电子秤渐渐取代了木杆秤。奶奶的这杆秤,也彻底被闲置,挂在杂物间里,落满了灰尘。但每次回老家,看到那杆秤,我都会想起小时候村里的那些场景,想起奶奶用它维护公平的样子。它就像一个时代的符号,承载着乡土社会的信任与质朴,虽已不再使用,却永远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对家乡最温暖的怀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