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书感悟900字
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仿佛与一位充满智慧与仁爱的教育长者在进行心灵的对话。书中字字珠玑,不仅揭示了教育的普遍规律,更与我所在温职专践行的“适情德育”理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书中对教育本质的洞见,正是适情德育走向深入的航标灯。
一、精准滴灌:以差异化点燃个体潜能
苏氏反复强调“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此刻能达到的程度”,这与适情德育“精准把握学生特质”的要求不谋而合。他主张为学困生铺设“从形象思维到概念思维的阶梯”,避免“操之过急”;鼓励教师为不同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坚信“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到来”。这启示我们:适情德育的精髓在于精准识别每个职校生的最近发展区,摒弃“一刀切”教学,在专业课堂与德育活动中搭建个性化成长支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迈出最不显著一步”中感受尊严与可能。
二、活水源头:用实践与阅读激活生命体验
书中指出“知识不应是死的‘行装’,而应成为手段”,强调“富有思想内容的劳动”是发展思维的关键。这正呼应适情德育倡导的“生活即德育”理念。苏氏将阅读视为“激发思想的活水”,认为真正的教育在于“实行”而非“口训”。温职专的适情德育,正是要打通课堂与生活的壁垒,在专业技能实训、志愿服务、项目探究等真实劳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创造的欢乐与自豪”,借助深度阅读涵养职业精神与人文底蕴,使德育如春风化雨,融入学生的生命实践。
三、自主内驱:唤醒自我教育的生命自觉
苏霍姆林斯基最振聋发聩的论断莫过于:“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反对“抓住学生的手不放”,主张培养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遭遇困难”中萌发责任感。这为适情德育指明了终极方向: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唤醒主体的自觉。在温职专的育人实践中,需在专业学习与德育活动中创造自主空间,引导学生像书中所期许的那样,“在思考的世界里”体验“美好、诱人而富有趣味”,成为能规划生涯、反思行为、担当责任的自主发展者。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印证了温职专“适情德育”理念的前瞻性与生命力。唯有将“尊重个体差异”作为起点,让“实践与阅读”成为活水,以“激发自我教育”为旨归,方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为职校生铺就一条通往尊严、能力与担当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