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
合上《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智慧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在这本书中,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将自己数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和盘托出,让我深刻领悟到,语文教学绝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充满温度与智慧的生命对话。
于永正老师强调“要做一个读书人”。他认为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书中,他分享了自己广泛阅读的经历,从经典文学到教育理论,每一本书籍都成为滋养他教学实践的养分。这让我意识到,语文教师唯有不断充实自己,在阅读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底蕴,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游刃有余,用自身的书卷气感染学生,引领他们走进广阔的阅读天地。反观当下,部分语文教师陷入教学的琐碎事务,忽视自身阅读成长,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于老师的教诲为我们敲响警钟,提醒我们重拾书本,让阅读成为生活与教学的常态。
“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老师提出的这“五重”教学理念,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他的课堂充满情趣,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在教《草》时,他带着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小草,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让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字面。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他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在积累与迁移方面,他鼓励学生摘抄好词好句、背诵经典诗文,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写作和生活中。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是贯穿于他教学的始终,从书写规范到阅读习惯,从口语表达到手写能力,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他对学生成长的关注。
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践,还让我看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真谛。他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在课堂上,他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面对学生的错误,他从不疾言厉色,而是耐心引导,让学生在错误中成长。这种包容、尊重的教育态度,构建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教育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的今天,于老师的做法犹如一股清流,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教育不是塑造千篇一律的“标准件”,而是唤醒每个生命的独特潜能。
阅读这本书,不仅是一次学习语文教学方法的过程,更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洗礼。于永正老师用他的教育人生诠释了语文教育的真谛:语文是工具,更是滋养生命的养分;教学是技术,更是启迪智慧的艺术。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追随于老师的脚步,不断提升自我,以饱满的热情、智慧的方法,引领学生在语文的天地里自由翱翔,让语文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学生生命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