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08-17 13:58:08.0读后感635

  高温仍在持续,捧读依然是我“降温”的方式。本周,继续捧读王维审老师的《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走进第三章《教师专业阅读的路径与推动》。

  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师把“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吉祥三宝”,强调专业阅读是在大师的肩膀上攀升,并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王维审老师说:“阅读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无论哪个群体,无论何种职业,对于阅读的渴求大都如此。于教师而言,阅读除了具有精神上的意义,更具有成长上的价值”,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那么阅读如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呢?王老师归纳出三个路径:童年期的决定性养成;青少年期的教育性养成和成年期的补偿性养成。这三个路径中,童年时期是阅读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是小学老师,特别是小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
  新教育实验倡导“营造书香校园”,推进“晨诵、午读、暮省”等儿童课程,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一年级起,我们用绘本故事滋养孩子,三年级开始,我们开始每月共读一本书,都是为了抓住阅读“关键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这个暑假,我带领五年级的孩子们共读“四大名著”之《水浒传》和《红楼梦》,当他们捧着厚厚的《水浒传》时,家长们有些担心:这么厚的书,这么生涩的语言,孩子们能看懂吗?事实证明,书再厚,也有读完的时候,语言再难懂,孩子们也能从中发现故事的有趣。现在的“共读”看似无用,实则是在他们的生命中播下一颗阅读的种子,一颗古典文化的种子,未来的某一天,当他们再次阅读“四大名著”时,童年时期的阅读记忆就会被唤醒,就用获得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对于教师来说,只进行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专业阅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阅读就是借他人的智慧垫高自己。而教师的专业阅读,也就是借他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们怎样进行“专业阅读”呢?首先是阅读内容的专业性,不仅要读本学科领域的书籍文章,还要读教育专著;其次是阅读方式的专业性。在推荐专业阅读方式时,王老师和郝晓东老师的观点不谋而合,都推荐了“啃读”。

  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啃读”呢?郝晓东老师教给我们的是“啃读”的方法,王维审老师教给的是“啃读”的范围,他认为我们可以啃读一本经典,啃读一个专题,或啃读一位名家。他们都是“啃读”的受益者,也都是“啃读”方式的推广者,郝晓东老师带领新网师学员们在新网师里“啃读”一本本经典,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的飞升;王维审老师带着“叙事者”们每月共读一本书,用“领读”“共读”的方式让老师们深度“拥有”一本书。

  这两年我跟随“叙事者”团队,每月共读一本书,团队的引领扩大了我的阅读范围,在我想要偷懒的时候,给予我继续阅读的勇气和力量,领读人每一次的分享,都让我有恍然大悟之感,真实地看到自己阅读的局限性。如今我又走进新网师,与语文研课的各位学友们一起阅读《大概念教学》,这样的专业书籍晦涩难懂,每每读不下去时,想着有那么多人都在坚持,我又怎能落后,就再次捧读,把自己不理解的部分标注好,等待着开学后的分享,相信在上过几次课后,我的阅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一个人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共读,是集思广益的事儿,是团队成员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一个人的阅读也罢,一群人的共读也罢,要想一步步走向专业,都需要自己的长久努力”,只有走向专业阅读,才能在大师的肩膀上攀升,拥有飞翔的力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