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七个关键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3-02-12 15:31:45.0读后感401

  在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大脑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什么是“学校整体课程”?二是为什么会说到“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这个话题?三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七个关键”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三个问题,我认真拜读了杨四耕先生《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七个关键》一书,该书目录设计与其他不同,七个关键作为大标题,指向性明确,每个关键下面附有:问题单、智慧源、提示条三项,更好地引领读者阅读。下面则是我读后的些许理解和感受:

  一、清源头

  书中提到,“学校整体课程”是为了实现育人目标,整合包含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内的课程总和,也就是本校的总体课程。而制定“学校整体课程规划”则是一间学校优质发展的方向,是为推进有逻辑的学校课程变革而研制的、指导学校课程实践的文本,是课程决策、课程设计以及课程编制过程的有机统一,它从学校层面出发,也将被学校诸多内外条件所左右,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源于学校自身的困惑与理想,不同学校之间发展现状不同,因此,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是学校“自己”的规划,其不能假手于人,也没有国家统一的标准,但是在制定规划时均需要我们理清源头,以学校为本位,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和适合学校的现实情况,要对学校课程情境进行分析,所谓学校课程情境,其包含外在环境和内在情境,外在环境包括:时代发展背景、地域文化背景、社区环境,而内在情境则包括办学传统、办学条件、学生生源和学情、教师素质和结构等。那要如何分析学校课程情境呢?这也是杨四耕先生提到的第一个关键点,可以通过SWOT分析,对学校变革的内外因素进行强项、弱项、机遇和危机分析;同时也可以采用KISS分析方法对课程项目进行保留、改进、启动或者停止。社会在发展,学校需进步,课程变革则一直在路上,因此,理清源头思路,切实分析自身的利弊条件,明晰学校课程需求,对学校以往课程进行纵向及横向评定,决定课程的改进方向,这才能让学校教学有迹可循,让学校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方向,让学校整体课程亮点突出,特色鲜明。不难发现,目前很多学校都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项目,他们结合自身环境以及区域文化,根据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资源,比如东莞的莞香文化、莞草文化等等,都已被部分学校纳入自己校本课程,当然时代背景不同,国家课程标准也把影视归到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当中,这对于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来说无疑可以纳入学校课程规划的一部分,制定特色课程项目,亮化学校课程教育。
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七个关键
  二、明方向

  该书提到的第二个关键点是:怎么确定学校课程哲学?这一关键点的抛出,也就实锤了在进行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时确定学校课程哲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所谓“哲学”,其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实践的思考。而学校课程哲学则是指一所学校课程变革过程中所信奉的理念和价值追求,是教学中整个课程模式的灵魂和方向,它引领着课程模式的构建,为学校课程变革指明道路。而学校教育哲学(我们普遍称之为“办学理念”)是学校的使命、愿景和育人目标,作为核心的育人目标则是反映出了一所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以及规定了这所学校想要培养出怎么样的学生。学校课程哲学是观念层面的哲学,它具体到学校层面,需要学校自主建构,是引领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精神。因此,这也就要求着学校需要紧紧围绕自身情境,明晰学校发展方向,制定适应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并在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演绎和构建学校课程哲学,当然关于学校课程哲学的提炼,杨四耕先生还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及到更多的途径,但是一切不离学校自身。如笔者所在学校则秉承着“慧泽童年,向美而生”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树美德,成全人”的校训精神,与此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等一系列教学精神口号及教学方向,其给予学校教学一个基本定位,当然学校课程哲学不是用来摆设,定了就算了的理念,它是我们教学反思过程中的一盏灯,是课程发展的动力所在,它需要我们在教学路上不断思考,将理念转化为实践,让实践不断践行哲学。

  三、定规划

  有了前期的思考以及课程哲学的支撑,那么则要思考学校整体课程的规划问题,厘定学校课程目标、设计学校课程框架、布局学校课程实施、改进学校课程评价、推进学校课程管理是杨四耕先生提到的其他几个关键点。那如何厘定学校课程目标呢?它是在国家及地方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课程哲学进行筛选以及对学校课程的学习结果和要求作出界定得出的。其需要基于学校的育人目标,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级实施。如下图,第一排横向目标是该学校的育人目标,育人目标下面则是根据不同年级发展特点制定的具体课程目标。

  从这本书中给出的智慧源学校范例来看,这些学校均能从学校的整体出发,对学校的课程有一个整体的规划,能做到由面及点,而这恰恰是很多学校所缺失的,课程大家都在做,也力求让自己学校的课程能够越来越丰富,但是却缺乏整体意识,对学校课程没一个整的规划,所以显得零散和碎片化,有一种我什么都做了,到了汇报时却又像什么都没做的感觉,因此制定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设计学校课程框架,要让课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递进,使课程教学更有逻辑性和承接性。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追求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能成为优质学校的却并不多,原因就在于课程实施的方式过于单一,缺乏学校课程评价等促进机制,以至于该课程只能成为学校整体课程的附属,而没能改变学校课程的整体架构,因此,从丰富学生学习经历的角度出发,增加课程内容的实施途径和方式,如:课堂教学、项目学习、社团活动、校园节目、研学旅行等,并系统的收集相关信息,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立意、计划、准备与投入、实施、效果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从而达到对课程开展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为学校后期进行整体课程规划时提供一个“扬弃”的量化标准。至于学校课程管理,则是保障课程能顺利开发和进行,从而保障课程模式的完整性,其可从价值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建构、资源利用、时间管理等方法进行推进,是学校整体课程规划的实施保障。

  源头清,方向明,则规划方可定,把握作者提出的七个关键,认真分析书中给出的规划范例,结合学校自身需求,俯视全局,由面及点,认真思考学校需要一个怎样的整体课程发展规划。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