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2500字
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以农民起义为背景,以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为主线,演绎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初读《水浒传》是在读初中的时候,被书中那些锄强扶弱,行侠仗义的故事所吸引。书中那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像《武松打虎》,《宋江杀惜》等等故事,让人记忆犹新。在这里,我将从人物塑造,事件描绘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谈谈我对《水浒传》的一些感想。《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与罗贯中,元未明初人。他们以民间传说与平话故事为基础,创作出了这部传世名著。《水浒传》有七十回本与一百二十回本两种版本,而我更倾向于一百二十回的版本,因为它更完整地展现了那些英雄好汉的传奇人生。金圣叹作序点评的《水浒传会评本》虽然只有七十回,他称此书为施氏原著,也是施氏《水浒传》最精彩的部分,书中字里行间的前评,间评,总评,密密麻麻的,让人叹为观止。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每一个角色都跃然纸上,生动鲜活。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汉。他们或勇猛果敢,或智勇双全,或忠义两全,或鲁莽冲动……
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他武艺高强,原本生活安逸,却因高俅的陷害而家破人亡,最终被逼上梁山。他的遭遇让人同情,他的反抗让人敬佩。林冲的形象,是封建社会中受压迫者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鲁智深,一个粗中有细,豁达开朗的和尚。他三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每一次出手都彰显了他的正义感。鲁智深的形象,让人看到了在黑暗社会中,依然有人愿意为弱者挺身而出。
武松,更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打虎英雄的形象深入人心。杀嫂,斗杀西门庆等事迹更是展现了他的正义。武松的形象,是封建社会中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
除了这些主要人物外,《水浒传》中还塑造了众多的好汉形象。他们或英勇善战,如关胜、秦明。或智谋过人,如吴用,公孙胜。或忠义两全。如卢俊义、宋江。这些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水浒传》丰富多彩的人物传奇。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在《水浒传》中的事件描绘同样精彩纷呈,每一个事件都如是一部独立的戏文,引人入胜。从林冲被逼上梁山,到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从武松打虎,到杨志卖刀。从智取生辰纲,到大闹江州城。这些故事不仅是英雄好汉们的英勇事迹,更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智取生辰纲》这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重要的经典故事。故事中梁山首领晁盖,吴用等人通过精心策划,成功劫取了梁中书送给蔡京的十万贯生辰纲。这个故事不仅体现了英雄好汉的智勇双全,更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贪婪。生辰纲作为搜刮民脂民膏的象征,被劫取无疑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有力打击,也是让百姓拍可称快的事件。
《大闹江州城》则是另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宋江因误杀阎婆惜而被发配江州,却在江州城遇到了众多梁山好汉。他们共同策划了大闹江州城的行动,不仅救出了宋江,更彰显了他们的团结和正义。这一故事的设置,让读者感受到了英雄好汉们的英勇事迹和侠义精神。
《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细腻的笔触,将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构成了一部宏大的历史长篇。从英雄好汉们的聚义梁山,到他们接受招安后的南征北战。从他们内部的矛盾冲突,到他们最终的悲惨结局。梁山好汉们的聚义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或因不满封建统治者的压迫而起义反抗。或因个人遭遇不公而走上梁山。或因仰慕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而主动投奔。他们汇聚在梁山泊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的兵家必争之地。
可是,梁山好汉们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宋江他们在接受朝廷招安后,他们虽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但他们却被派往边疆征战。在战争中,他们虽然英勇无畏,屡建奇功,但却始终无法得到朝廷的信任。最终,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梁山好汉们损失惨重,许多英雄好汉都战死沙场或因病去世。这一悲惨结局真让人扼腕叹息。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水浒传》还巧妙地融入了民间传说和平话故事等元素。这些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故事情节的内涵和外延,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水浒传》作为封建时代中国农民革命战争的史诗,其社会意义和人性洞察不容忽视。作品通过描绘梁山好汉们的英勇事迹和正义精神,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受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同时,作品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水浒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以及他们对正义力量的打压和排斥。这些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更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自私。然而,在黑暗的社会中,依然有人愿意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这些人就是梁山好汉们的代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正义的含义。
此外,《水浒传》还通过描绘梁山好汉们内部的矛盾冲突和最终的悲惨结局,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梁山泊这个英雄辈出的地方,既有英勇无畏、忠义两全的好汉;也有贪婪自私、阴险狡诈的小人。这些人物形象共同构成了《水浒传》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水浒传》中宋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就是现实中只有三十六人,而到了《水浒传》中变成了一百零八人。据《宋史》记载:“宋江起为盗,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转掠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知亳州侯蒙上书,言江才必有大过人者,不若赦之,使讨方腊以自赎。帝命蒙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又命张叔夜知海州。江将至海州,叔夜使间者砚所向。江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卤获。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在宋元之际的评话《大宋宣和遗事》也记述了宋江三十六人的故事。还有元杂剧《双献头武松大报仇》,《宋公明劫法场》等等都有《水浒传》中的故事了。这些故事其实在《水浒传》未出来之前,就有故事在流传了。施耐庵和罗贯中他们就是根据当时流传的一些民间传说,以及戏曲等,现有的资料改编创作而成。还有《金瓶梅》也是根据《水浒传》中武松的故事衍生而来。综上所述,《水浒传》是一部经典的古典文学名著,它以其独特的人物塑造,事件描绘和故事情节吸引着各阶层的读者。同时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意义和人性洞察也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了深刻的了解。另外关于《水浒传》的续书有《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后水浒传》,《水浒后传》,及长篇评书《水浒通俗演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