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09-17 15:41:54.0读后感390

  生活中有许多的小确幸,这些小确幸装点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遇见一本好书,也是一种小确幸。翻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如此。

  开卷有益,在开始读之前,我有预设过我可能会读到的内容,就像封面告诉我的:这是一本心理咨询入门书。或许它会向我们普及什么是心理咨询,让人们不再害怕心理问题,而是正面它解决它。带着这些预设走进了书里,发现这本书带给我的反思与震撼远比想象的还要多。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但是读起来一点也不轻松,蛤蟆先生与咨询师苍鹭的每一次面谈,都会让我掩卷深思,去回顾自己的经历,去重构我的生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想法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或许就是我初读这本书的收获吧。

  初读印象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蛤蟆先生住在一所大庄园里,生活富裕,朋友关心,看似幸福的蛤蟆先生却得了抑郁症,不得不去咨询师苍鹭那里进行心理咨询。随着故事的推进,我们可以从蛤蟆先生的家庭去探寻到他生病的原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有一位强势的父亲和懦弱的母亲,自己的情感需求往往得不到满足,自己总是在被忽视。这样的童年经历,这样的家庭背景,真的应了那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蛤蟆先生的经历也会让我想起我的一名学生,她在学校热情开朗,可是回到家以后却整晚整晚睡不着,不和家人交流,甚至害怕放假。直到有一天她给妈妈发了诀别信,妈妈才意识到她可能得了抑郁症,才带她去医院进行心理咨询。她告诉咨询师,她找不到原因的情绪低落,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不想看到父母,会忍不住歇斯底里,嚎啕大哭。可是当情绪过去以后,她又会觉得自己矫情,又没遇到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就更加讨厌自己。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发现导致她抑郁的主要原因还是在她的父母身上。父母是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奉行的教育原则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且就怕孩子骄傲,从来不肯定孩子,一味的打压教育。学习进步了,是:“你这个成绩算什么,你看看别人,你还差得远。”学习退步了,是:“我就知道你不行,一事无成,不如早早回家干活。”还有许多难听的谩骂。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很难不抑郁啊。这也是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重视的原因。我是一位母亲,我也是一名一线教师,读到这里,不禁思考,我们应该带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才能让他有底气在今后的生活中从童年汲取力量呢?

  再识蛤蟆

  “不要成为教育上的“父母自我状态”者

  跟随蛤蟆先生与苍鹭咨询师一次次的面谈,我由一开始的旁观者,慢慢地代入了蛤蟆先生这一角色,仿佛在和苍鹭面谈的不是蛤蟆了而是我自己。尤其是当苍鹭谈到“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常说孩子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孩子也不能选择自己的老师。老师和父母在孩童的幼年时期充满了权威。这种权威是否让我们在不断地对孩子挑刺呢?回想我刚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是否也是在模仿自己的老师在进行教学。就像苍鹭说的,我们选择了一种“演戏”的方式,出演一个我们最喜欢、最了解的角色,台词和动作都烂熟于心。因为这样是最轻松的一种方式。

  当我这么一反思的时候,我不禁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学生在家被一个权威打压,挑刺;到学校再被另一个“权威”打压、挑刺,不抑郁真的很难啊。所以作为教育者,更应该让自己处在“成人自我状态”里,这是对自己所教导对象的负责。

  习得幸福——我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当一个成年人?当我们学会悦纳自己的时候。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蛤蟆先生的一次自我救赎之旅,也是我的自己审视之旅。故事读到最后,会发现如果一直陷在童年的阴影里走不出来,那么自己永远不会成长,不会成为一位真正的成年人,只会在“儿童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中反复横跳。怎样摆脱童年带来的伤害呢?那就是学会原谅,学会接纳自己,学会喜欢自己。

  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什么是幸福呢?我认为在书里告诉我们的,幸福不是名词,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学习如何获得的一种能力。只有习得了幸福的能力,我们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名成年人。

  旧书不厌百回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简单地读一遍肯定是不够的,书里苍鹭咨询师的话值得我们反复咀嚼。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这是苍鹭在蛤蟆先生第一次咨询时说的话,作为教育者应该也要有这样的信念,带领所遇到的每个孩子变得更好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