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5-02-28 14:07:55.0读后感95

  人活着,就要“生活”,既然要生活,就要“学会生活”.

  《生活即教育》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是一个活的教科书,要让孩子从“活”的书中能感受生命、感受生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教给孩子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加入生活化的教育内容,贴切孩子实际需求,适合孩子全面发展。全书分为六篇:信念篇,素养篇,实践篇,民主篇,生活篇和儿童篇,具体包括三方面的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理论给我的启示很多,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事业,严谨治学一切为人民大众教育而努力奋斗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被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所鼓舞。有时候,我们应当用陶行知先生教育精神的这面镜子对照一下自己,时时反省自己;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学生有没有进步、工作有没有进步、道德有没有进步。今天我们的教育,其实是我们教师在引导每一个孩子,如何去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他们需要从当下学习知识、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锻炼品格、提升能力。今天的世界,就在他们闪动的双眸中;未来的世界,就在他们成长的心田里。在教学中跟孩子们打交道久了,我们老师越发觉得他们就像一个个小宝藏,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我们多尝试放手,在班级活动策划里,让孩子们自由组队、自主创意,他们想出的趣味竞赛和表演形式新颖又充满活力,远超我们预期。这让我明白,教育要以孩子为核心,尊重并挖掘他们的创造力。就像先生所说,民主地给予孩子空间,合理引导而非强制。
生活即教育
  我们应融入孩子的世界,发现他们的需求,助力他们成长,使教育在生活的土壤里滋养出绚烂花朵,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独特而有创造性力量的个体。教育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单纯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灵活应用。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是活的教育,教育不光光是教师和学校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甚至脾气秉性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作为家长有些一味的紧盯分数却忽视了自己在生活中给孩子带去的无形教育是非常可怕的。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父母,应当从生活的点滴教育中,重视培养孩子的习惯和态度,健全孩子的性格和品质,帮助孩子成就更美好的未来。教育需要激情,绚烂的燃烧;教育需要温情,终身的熏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去探究其实质,付之于行动。美丽的花朵迎着朝阳成长,稚嫩的小脸透着无限希望。花开有期,我们老师用爱心浇灌嫩苗,愿孩子们如粒粒种子般,拥抱春天,拥抱希望,迎向朝阳,茁壮成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