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08-24 14:25:16.0读后感502

  无论你背后的团队有多厉害,如果不参与,你永远都是局外者。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非常有幸加入张永军老师的工作室,遇见众多全国各地语文学科教学名师。然而,源于惰性我总是不能积极完成张老师留的各种作业和学习任务。但是当拿到张老师送给我们工作坊成员《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这本书的时候,我真的是手不释卷,从徐杰老师的集体备课案例中,我大开眼界。深深感叹,原来备课还可以这样“不计成本”,原来优秀的老师们备课是那样的下功夫。徐老师团队备课活动可谓异常“精致”,令我非常震撼,他是真正践行了“备课,与上课,是一个老师教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件事”这个观点,精致备课,细细雕琢。下面我将自己读书后的感受梳理如下:

  一、徐杰老师“十条建议”之精准,叫我惊讶。

  徐杰老师在自序中提出备课“十条建议”,全部是满满的干货,语言凝练,重点突出,字里行间渗透着徐杰老师高超的语言魅力。

  第一条:一个老师一辈子都在备课。一个语文老师,他平时的阅读和思考,都是在备课。

  第二条:教案是预案,不是结案,备课还有很重要的一环,那就是“二次备课”。

  第三条:一人主备,集体共享,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真正的集体备课,有主备人说课,还必须有组内讨论。

  第四条:备课时,预设的环节不宜太过紧凑,内容不宜太过丰满,那样会束缚课堂的生长空间。

跟着徐杰老师来备课  第五条:备课时要处理好“轻重缓急”,处处是重点也就没了重点,只要做好选点突破,可以“不及其余”。

  第六条:备课时要关注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最佳状态是“连皮带肉的生长”。

  第七条:备课,应该备“各种可能性”。

  第八条:“课堂活动设计”应该是备课的核心环节。

  第九条:备课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

  第十条:备课中,固然要预备“结论”,但有比“结论”,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探究结论的过程。

  反思:

  1.作为语文老师,以后我要多读书多思考,在重视备课的同时,还要重视二次备课,重视课堂优化的教学反思,反思后及时纠正、改进、创新自己的教学活动。

  2.拒绝“拿来主义”,我们经常是把同事主备的导学案拿来就用,这是极其错误和不可取的做法,要学会和善于把集体备课的素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3.备课时重视“一课一得”,不要面面俱到,要重难点突出,学会“慢慢走”学会“欣赏”。课堂设计要有梯度,关注教学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4.提升“活动设计”意识,拒绝“碎问碎答”的课堂顽疾,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只是为了“教学”而备课,要为“助学”而设计,关注学生的“学”,学会“不计成本”的备课,把备课落到实处。

  二、徐杰老师对文本解读之精细,使我赞叹

  徐杰老师的集体备课当中,把读文本放在首位。无论是对《土地的誓言》《伟大的悲剧》《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的文本细读,还是对《田鼠阿佛》《两小儿辩日》《纪念白求恩》的文本解读,亦或是对《散步》的文本研读,无时无刻不彰显出徐杰老师对文本的“敬畏”程度。细读,品读,解读,聚焦,比较,理解……读书方法因课型而异,理解方法因题材而变,课堂活动因备课而精彩。徐杰老师说:“文本解读是我们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第一环节。”细细读,慢慢磨,把短篇读长了,把文本打碎了。从“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三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微观分析,关注文本的结构和层次,认真推敲,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

  在备《纪念白求恩》这一课时,徐杰老师就强调说先不谈教学设计,第一步先解读文本。集体解读文本就花了一个小时,真是“不计成本”的解读。而且徐老师在集体备课前,就已经先给了老师们15分钟的时间让自己选一个角度去解读文本,我发现对文本细微处的关注真的是很重要的,文本读熟、读透,后面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水到渠成了。

  反思:

  1.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坚持“素读”文本。杜绝总是依靠教辅书的思想,把“素读”文本落到实处。

  2.学会从三个角度去研读文本:内容理解的角度;主题表达的角度;语言形式的角度。多思考,养成独立研读、解读文本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3.引导学生学会细读文本,读懂、读熟、读透文本,从而提升课堂品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徐杰老师课堂活动设计之精彩,令我震撼。

  徐杰老师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令我暗自叫好。正因为徐老师对文本理解程度之透彻,理解角度之多维,才有后面课堂活动设计之精彩:“聚焦高频词语”“解读题目内涵”“探究伟大悲剧”“拟写‘墓志铭’”“猜读、仿写、续写”“提炼式读、重点精读、品味细读”……徐老师深厚的教学教研功底令我深深震撼,原来优秀老师备课也需要下那样的功夫。

  徐老师在集体备课案例中的课堂活动设计,有趣好玩又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处处渗透着对语言文字的“玩味”,简直妙不可言。徐老师还特意补充说,这几个提升活动可以根据自己学识的水平有选择地组织,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答案,在活动中“玩味”母语。

  整本书读下来,我的心里早已掀起了惊涛骇浪,以前经常自我安慰说“要接受自己的平庸才会有快乐”,此时此刻我幡然醒悟,原来接受平庸是我掩护惰性的理由,是我为安于现状,故步自封找的借口。看到徐杰老师备课下着那样的功夫,想着张永军老师在微信群教我们备课磨课也是下着那样的功夫。我暗下决心,要潜心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学习精致备课,提升课堂品质。感谢徐老师,感谢张老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