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书心得体会2500字

admin2023-01-30 14:35:50.0读书心得365

  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感触颇多。范梅南教授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以教师、父母和学生的生活经历为原材料,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他的许多观点,“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教育学的理解就是一种敏感的聆听和观察,“爱和关心孩子是教育学的条件”,“看待孩子就是看待可能性”等等,借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把整个身心献给教育。

  1、关爱每一个孩子

  第一章引言部分,有一句话触动了我,“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儿童与成年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儿童具有无限可能性。这包括每一个儿童。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每一个儿童都有成功成才的可能性,连一个小板凳都制作不好的爱因斯坦,后来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一个人的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只是一个方面,很多时候非智力因素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高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如果连搞数学都不需要太聪明的话,其他专业就更不需要了。作为教师,如果细心观察你也会发现,很多发展良好孩子,并不是那些做聪明的,而是那些具有良好习惯和坚强意志品质的孩子。

  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教学机智
  鱼儿善于游泳,鸟儿善于飞翔,猴子善于爬树,羚羊善于奔跑,每一个物种都有它的优势。同样的道理,每一个儿童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人的能力是多元的,有的儿童逻辑思维强,适合学习数理化;有的儿童感性思维好,适合学习文科;有的儿童身体棒,适合运动;有的儿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认为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有适合的环境,每个儿童都可以成功成才。

  每个班内都会有这样一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甚至是一塌糊涂。但他们有的运动能力出众,有的对音乐有良好感觉,有的对绘画有天赋。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对他们充满无限期待,儿童就会有无限可能性。

  2、教育是一件迷恋他人成长的事

  教育是什么?其实,教育就是一件迷恋他人成长的事。

  有人说:老师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父母之外,唯一对我们充满希望的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老师同样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作为教育者,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爱之深,责之切。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总是期盼孩子好了还能再好一点,优秀了还能再优秀一点,进步了还能再进步一点。不过,教育很多时候有其自身的规律,急不得!

  孩子的成长进步是大方向,但过程中难免会曲折反复。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事事依赖到独立自主,孩子总是在成长进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摔跤,会走弯路,会出现局部的倒退,这些事情,有些是可以避免的,有些是在所难免的。有些事,孩子不亲身经历过,有些泥泞孩子不跋涉过,有些跟头不摔疼过,他永远不会进步。只要大方向不出问题,该放手时教育者要学会放手。

  青春期的叛逆是一种特殊的成长。青春期的孩子不好管,错就错在一个“管”字上。教育者的惯性思维是要好好地管孩子,青春期的孩子是我不要你管。以前乖巧听话的孩子,仿佛一夜之间就变了天,执拗、顶撞、无法无天。父母老师伤心失望之余,往往会加大管理的力度,殊不知压力越大,反抗欲激烈。这是孩子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期,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难免会迷茫无措。这时处理好关系是关键,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的基石。关系搞僵了,教育寸步难行。

  教育是慢的艺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是牵着蜗牛在散步。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教育是一件迷恋他人成长的事,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3、教育的智慧

  关于“机智”,人们容易与聪明,反应敏捷联系在一起。其实,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中的“机智”一词,更应该当做智慧来理解。

  聪明一般指自然属性,指一个人先天禀赋好,学习能力强,比如说一个孩子聪明,但不会说这个孩子智慧;智慧一般指社会属性,指一个人社会经验丰富,洞察力强,处理问题很有方法等等。智慧可以从一个人的做人处事、还有做事的习惯,洞察力看出。

  聪明和智慧的区别: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聪明可以与生具来,但是智慧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达到。智慧这种境界需要你悟透生命,有点儿像“禅”,他需要的是一个人的思辨能力,逻辑能力,文化观念和人生信仰为人处世,简言之就是生存境界,就好比《天道》里的丁元英,春秋时期的范蠡,那生存之道是真智慧。

  《教学机智》一书中,“教学机智”不仅仅是能够解决你窘迫的技巧,化解尴尬的语言,遇到困难时的灵光一现,它更注重行动之后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那么,教育的智慧又是什么呢?作者从教育现象学的角度进行了自己的阐述。“教育现象学以生活体验为教学的起点,关注的是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和独特性,更加关注人的本性。”因为教育的个性化,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话术可以回应教育里的诘问。我们更没有一招制敌的“必杀技”,即使我们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即使我们了解教育时机中的事实和价值,即使我们有着很好的哲学理念做指导,也不能够圆满地解决教育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每天面对的教育情境都是全新的。

  既然《教学机智》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教育生活中的现实问题,那它还为什么还值得阅读呢?这是一本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的书,通过阅读教会大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本书作者的一大愿景就是希望教育者优先考虑孩子们的幸福,认真地对待年轻人,始终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把整个身心献给教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