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3-01-12 14:32:25.0读后感642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幸读到浙江省特级教师莫国夫的《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一书,作者从坚守教育的常识、研究课堂的逻辑、相信思维的力量、养成读写的习惯、拥有成长的自觉五个方面,厘清了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

  有人说,人生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阅己,越己,悦己。读完这本书,我想到做老师也应该是这样一种成长过程:“阅己”就是认清自己的长处与短板,从而找到自己成长的目标和方向;“越己”就是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打破固有的认知和观念,成为一个有底气、有能力的专业型教师;“悦己”就是接纳自身的不完美,不计较,不抱怨,保持愉悦的身心,笃定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在教师这份工作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莫国夫深度剖析了一线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发展素养,下面我谈谈令我感受最深的几点。

  一、微笑是成人世界对学生最好的示范

  微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微笑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世态度。

  沃尔玛公司创立者沃尔顿有一句名言:“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在沃尔顿看来,微笑服务,只有微笑到露出八颗牙的程度,才可以把热情表现得完美。

  教育工作不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事实上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在校园里,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喜欢会微笑的老师。老师的微笑直接影响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影响到学生对学习、对事物、对他人乃至对人生的态度。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特别需说明的是,此处的“师”须是优师、名师。庸碌之师的“严”,是十分让人担心的,有时甚至是让人扼腕心痛的。教育现场特别要警惕言语和姿态的“冷暴力”。“严”关键在有格,要体现对“规律”的遵循。“严”绝不是姿态的冷若冰霜,拒人千里。师者应多些宽容、悲悯之心。在和学生交往中,不妨多笑一笑。学生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未来主人,我们需存些亲近与敬畏之心。

  亲近是因为缘分:有一群学生和你相互陪伴,一起经历学校生活,嵌人你最宝贵的生命时光。

  敬畏是因为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他人。教师的言行会对儿童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有一句名言:“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面对儿童的犯错,我们需要多追问原因,多寻找解释,在倾听对话中完成教育。

  任何人都是在错误中不断成长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和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之路。我们要努力做学生成长中的贵人。师者的微笑就是对儿童人生最重要的加持。
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
  就课堂学习来说,微笑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语言。我们可以发现,在刻板严厉的课堂中,往往会有更多长时间正襟危坐的学生。这些“乖学生”往往身姿僵硬,他们看似听话,其实并没有被学习真正吸引。作为负责任的教师,要警惕这样的虛假学习。

  微笑在课堂中最直接的价值在于让学生有学习的安全感。学生的兴趣和求和欲会在开放、安全的课堂氛围中不断生发,思维会在教师微笑的鼓励下不断地发生冲刺,学生的“学习五官”就有机会得到苏醒和绽放。

  我们经常说要把自己塑造成自己童年所期望的老师的样子。我想会微笑的老师一定是你我童年中理想的老师。在学生离开家庭和父母,进人学校这一更大的人生舞台时,作为师者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应当用怎样的姿态去迎接和塑造他们。如果说这样的姿态只有一种,那我认为就是面带微笑。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是微笑柔韧的力量。如果我们期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微笑面对不可预测的人生,那就先从我们成人开始,从学校和课堂生活开始。

  学会微笑,是成人世界对学生最好的示范。

  二、重建课堂的教育哲学

  理想的课堂学习追求让每一个学生达到自己的最佳状态。相对于当前课堂中大面积存在的浅表性学习、虚假性学习、表演性学习,课堂的深度学习很有必要。为了保障课堂深度学习的推动,笔者认为可以确立以下三个维度的教育哲学,用以审视和反思我们的课堂现象。

  1.课堂以学习为中心

  我们要回归常识,牢记:“学校应以课堂为中心,课堂则以学习为中心。”因此,教师最应当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研究专家。

  课堂深度学习追求真实的课堂。它可以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青涩的、粗糙的,但必须足够坦诚和真实。师生对学习必须褒有敏锐的触感、清醒的认知和丰沛的感情,唯其如此师生的思维才会不断锐化。

  所有的学科学习天然存在着悖论。学生的“学”遵循的是学习的逻辑,而教师的“教”则习惯于遵从学科、教材的知识逻辑。学科、教材的知识逻辑与学生的学习逻辑之间如何深度融合,如何在符号世界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之间建立连接,应成为教师持续研究的专业命题。

  简单地说,“学生如何学会更好”就是研究、改进课堂的行动指南,也是深度学习探索的意义所在。

  2.保障每一个学生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权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具体到课堂,就是保障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公平而有质量的学习权,这是教师的核心责任与使命。

  教师应当努力让课堂成为一种“交响”。每一位学生都是具体而鲜活的,他们各有不同,恰如交响乐团中各种大相径庭的乐器。交响曲的意义就在于不是齐奏,更不是独奏,而是不同乐器在不同声部按照自己的特性演绎出最美的音乐。课堂的深度学习追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都能展现最好的自己,追求每个具体的学生的学习意义感和效能感,让他们找到在课堂中自身存在与学习的价值。

  3.树立“学科育人”的思想

  深刻理解和把握学科本质,就是发现和把握学科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独特的价值,这是学科课堂深度学习的基本保障。

  深刻理解学科本质,要把它放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中进行理解。说到底就是我们每一位学科教师面对课程內容的时候,首先要想的是如何以学科本质去主动对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思考学科能够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什么。

  当我们的思维解了锁,也一定会发现每一门学科都是生活世界综合的产物,是人类思想精华的结晶。

  时代在迅猛发展,教育被裹挟其中。面对未来,我们的课堂也需要升级。倡导深度学习从未像现在如此迫切。我想,保持对更好事物的向往,能够让我们一起战胜时间,获得生命存在的伟大意义!

  三、什么是教师的真实成长

  我们究竟需要培养怎样的教师?个人认为“真正有实力的教师”须有四种特质:接地气、会研究、有视野、上好课。

  1.接地气

  人各有所长,教师也是如比。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关注“各有所长”而忽视了教师培养的逻辑前提,那就是教师的职业价值和专业尊严首先源自自己的教学现场。

  接地气指的就是教师必须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现场,更多地回到自己学生的生命处境去研究问题、改进教学,成就学生,同时也成就自己。

  2.会研究

  会研究是一位名优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但学科教师的专业研究生活中充斥着太多“去研究”“他研究”“伪研究”“浅研究”等现象。教师的研究离现场大远,离真实的问题太远。

  一名学科教师做研究,首先需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要能够扣住学科本质,基于教学现场提出自己能够解决,又最想解決的问题。然后是要有解决问题的设计,配合持续而有深度的行动跟进。最后,以自身教学实践的实例与细节为基础,提炼个人对解決这一学科教育教学问题的看法,初步形成“个人理论”。

  坦率地讲,只有基于真实问题进行研究与改进,你所学的碎片化的知识和经验才会重新联系,让你对学科教学的某一细分领域的认识趋向结构化。只有从问题出发,你才能让一地的“知识沙砾”聚合成属于自己的“金字塔”。

  3.有视野

  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脚踏实地,还需要“仰望星空”。一个人的视野会决定他能走多远。专业阅读是教师开阔自己学科视野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阅读需要有一些规划。以语文教师为例,在我看来大概可有以下几类阅读:第一类是人文类阅读,如阅读《中国哲学史》《乌合之众》等。这类阅读不求当下有用,只求心灵的滋养和陪伴。如果把此类阅读置放在一个更漫长的专业生命的长度中来看,我们会发现此类阅读看似无用,实有大用。第二类是教育类阅读,如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等。这类阅读旨在提升学科教师的教育学素养,引导教师完整理解教育的本质,内心认同教育的价值,寻求教育生活和个体心灵的相契。第三类是语文学科类阅读,旨在让老师认识学科基本规律,把握学科的学理基础,如阅读《语文课程论基础》《语感论》等。第四类是专业特长塑造的方向性阅读,如对儿童阅读推广有兴趣的老师可以读读《朗读手册》《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等。

  总之,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名有视野的文学爱好者。

  4.上好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尽最大努力把课上好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有基础的教学技术,就如一幢房子,需要基本的材料。技术可以模仿,也需要模仿。但要想结构化地使用,需要个体在现场的摸爬滚打中,学会不断地与自己对话,在反思性实践中上好自己的课。

  上好课既要自己琢磨,还要学会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特别是在学校中,要抓住机会上公开课。在众目睽睽之下的公开课教学,能够唤醒和调动一个老师全部的专业潜能和生命力量。

  客观地说,提升上课水平最快的方式就是上课给其他老师看,请他们观察学生的学习历程并客观评论自己的课堂。最后你会发现因为自己的课堂“被看见”,而能够相对完整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课堂。这样的过程对自己的课堂理解很重要。只要多一重理解,你的课堂就会多一种改进的可能。

  良师难得!这不仅需要专业的修炼,更需要生命的修炼!愿所有正在努力上进的教师们都能坚定教育勇气,明晰专业发展路径,点亮心中明灯,激活成长,快速成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