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温儒敏谈读书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1-24 14:40:59.0读后感470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读书是教师最好的备课,最生动的教材,最崇高的职业素养,最美丽的人生习惯,最发自内心的精神需要,更是教育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语文教学通常讲的“听说读写”,哪一样最重要?温儒敏教授在书中告诉我们,当然是“读”。所以,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把孩子的阅读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读书习惯。《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温教授认为,这是整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精髓所在。无论小学阶段,还是初中甚至是高中阶段,读书都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

  一、读书以养性,习惯需培养

  我们常讨论:读书是为了什么?耳边总会出现这样直白的答案:考试、谋生。很实际,很直白,也没有错误。但仔细想想,这只算得上读书的最浅显目标,也可谓是“近期目标”。其实,读书还有我们常常忽略的其他目标,比如温儒敏老师在书中谈到的“养性”。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提,而“修身”的方式之一,就是读书。“养性”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有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拥有了一种良性的生活方式,才能让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享受充实的精神生活。
温儒敏谈读书
  除了“读书养性”,温老师还提到了读书的第四层目标,更高远的目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人民的富强幸福读书。我们的孩子应该志存高远,立志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孩子静下心来,潜心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读书趣为先,阅读先读典

  阅读本是一件幸福的事,但常因为束缚太多而让孩子们失去了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纵观我们的日常,我们的阅读太过功利化,学生的阅读多以课本推荐的读物为主,只关注了阅读的量,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温老师在书中提到,教师要有“自己的园地”,同样的,孩子们的阅读也需要有自己的园地。我们要允许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读点“闲书”,不用担心去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让孩子在读的过程享受无负担的自由阅读。温老师在书中有一篇文章: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哈利波特》?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更加能理解孩子们了。

  一、二年级,我们要鼓励孩子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可以是漫画、童话、故事类书籍,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阅读。同孩子一起分享阅读中的趣事,让大人成为点亮孩子阅读的一盏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三、四年级,我们常称之为转折阶段,因为有了基础年级的铺垫,孩子能够简单地进行独立阅读,这一阶段的阅读既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推荐书目,也可以让孩子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孩子们的阅读侧重点应以经典为主,但经典与孩子们的跨度较大,经典阅读比起趣味阅读可能会更苦涩,孩子们可能不喜欢,怎么办呢?不要着急,静心引导,和孩子们一起品读经典,将经典的种子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让阅读真正发生。

  三、阅读有方法,共读以共情

  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领读者。学生阅读一本书,教师要做孩子阅读的领读者。阅读之初,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爱上这本书,与孩子们共同制定阅读计划,督促孩子的阅读过程,在孩子的阅读中承担着“排忧解难”的重要任务,让孩子去读、趣读、阅读、悦读。

  二是共读者。与孩子同读一本书,也就同学生构建了读书共同体,在与孩子聊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阅读见解,你会被他们带入书本中,看到他们眼中的“风景”,感受他们眼中的独特世界。

  三是拓展者。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常倡导“1+X”教学策略,其实阅读中也同样适用。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各种各样知识的搜索与补充。教师此时就是他们最便捷的智能查询系统。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解决学生阅读中的疑难杂症,既有利于阅读的有效性,也有利于良性师生关系的发展。相信此刻,阅读的种子已经埋在孩子们的心里。

  四、教师要做学生的“读书种子”

  语文教师作为读书的重要主体,就应该成为阅读的的风向引领者,温教授说:我们不希望所有老师都成为“气自华”的读书种子,但起码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要喜欢读书,并带动学生喜欢读书,那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希望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必须把“做一颗读书的种子”作为职业的毕生追求和目标。教师努力做读书的种子,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读书的种子,从而带动家长,带动整个社会形成读书的良好风气,这便是语文教育的期许与追求。种下读书种子,才能期待阅读之花美丽绽放,阅读果实才能挂满枝头。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与书为友,以书为导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做一颗读书的种子”打下坚实而细腻的基础。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