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是教育的对象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3-01-10 15:16:30.0读后感554

  最近读到了一本书《人是教育的对象》,作者是乌申斯基,他被誉为“俄国教师的教师”。

  这本书说教育的对象是人自身。首先,意味着教育应该以人为出发点,在教育过程中,把受教育者作为人来对待,而不是“物”、“物化的人”或“非人”。教育的对象是人意味着必须重视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自主性、能动性与个性差异,尊重并促进受教育者个体的主动、能动、自主的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己教育自己的人。其中,作为直接教育对象的人,指的是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处在人生中任何时期的人,而不仅仅指青少年。其次,意味着教育实践活动的终结目的和最终结果是人自身的再生产,是人自身的发展与改造。实践活动的本性具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客观世界为对象,通过实践主体的对象化或客体化,实现客观世界的改造;二是以主观世界为对象,通过对象的主体化或人化,实现主观世界的改造与变化。
人是教育的对象
  教育是一个不断传承、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以乌申斯基为例,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正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这对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不无启迪意义。学校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教育活动起到组织、带动和引领作用,要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搭桥铺路。教师除了辛勤教学之外,还应该积极学习教育经典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否则就会出现误解甚或完全曲解教育思想的现象。正如那位教师,只知道这句话的表面含义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不知道这句话背后的宏大的思想体系以及更为深刻的思想渊源。

  乌申斯基强调,如果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应当首先全面地了解人。所以正确地组织教学,有赖于教师对儿童的意志、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确了解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利用。在这一系列心理过程的作用中,乌申斯基认为教学过程首先是一个意志过程,学习是要以意志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或缺乏坚强的意志,那就很难克服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意志。同时他也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考虑儿童的兴趣。

  在这里,这本书强调了兴趣是从属意志。另一方面,乌申斯基在这里也并非单纯地强调意志的唯一作用,更强调了教师对儿童的意志、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正确了解,以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正确利用。

  其实,这本书给予我们的,远非是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方面的“助推”意义。我们在汲取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教育改革的勇气、决心和执著的力量。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更应该立足现在美好时代的最前沿,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地发挥自身的力量和价值。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如果一个教育者对时代的合理要求不闻不问,那么他自己就会使他的学校丧失生命力,自愿放弃他应有的对生活的正当影响,他会不能完成自己的责任”。

  重温经典,反观现实,我们在接过乌申斯基这位教育大师的思想火炬的同时,更应明白在当下课改中,我们要明确理念,矫正方向,不断努力,不断前行。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