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4000字

admin2022-11-23 14:30:28.0读后感640

  或被我们熟知,或不为我们所知,本书中出现了十个历史中有着特殊意义的人物及事件。在这些群星闪耀的时刻,我看到了海洋不可磨灭的印记。

  穆罕默德二世率领的土耳其人与拜占庭帝国的海上交锋,巴尔沃亚心中对发现太平洋的渴望,苏特尔寻找黄金国的丰富却又悲哀的旅途,斯科特为争夺南极之战所付出的牺牲,海洋在人类历史中如群星闪耀的时刻里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土耳其人利用博斯普鲁斯海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的粮草通道,他们对拜占庭帝国的侵略就开始了。马尔马拉海就如同君士坦丁堡坚不可摧的城墙一样保卫着最后的拜占庭帝国,面对难以突破的海上防线,穆罕默德二世竟然选择让船只在陆地“航行”。当船只翻山越岭越过马尔马拉海难以突破的防御突然出现在防线内时,马尔马拉海再也不能如往常一样抵抗土耳其人的侵略。马汉的海权论在四个多世纪就得到了验证,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衰落的东罗马帝国失去了对马尔马拉海的主导权,甚至连自己的粮草生命线都无力守护,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有了结果。

  巴尔沃亚一心寻找哥伦布没有找到的黄金国,虽然直到他永远闭上了双眼他也没有去到无数人心心念念的黄金国,但他在寻找黄金国的旅途中依然取得了非凡成就。哪怕死伤惨重,他依然带领着队伍穿过巴拿马地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同时看到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人。在达成这一成就前巴尔沃亚活得并不光彩,起初他为了逃债才前往海地,又躲进了大桶里蒙混过关登上了船只,流落在南美洲北部沿海地区。他甚至是一个叛乱者,只是以为自己免罪才动起了寻找黄金的念头,又因为奇迹般的运气找到了通往太平洋的路。可惜运气只眷顾了他一次,通往秘鲁的路没有为他敞开大门,反而因为遭人嫉妒而丢掉了项上人头。

  海洋之辽阔,之深邃,之美丽,之神秘,数千年来都吸引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她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在。尤其是在今天,海洋已经成为了一把锋利的剑,一个坚硬的盾牌,一个埋藏着无数宝藏的宝库,一条尤为重要的生命线。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海洋在人类历史中如群星闪耀的时刻里起到的作用以及其蕴含的深刻意义。但是在回味与思考这本书的同时,回忆起我曾经所了解的和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我也看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想到了一些不一样的内容。这使得我深刻地意识到,我们需要海洋,中国需要海洋。

  这本书里没有中国人的身影。郑和下西洋时所乘坐的宝船比哥伦布的船只大得多,时间也更早,甚至现在有许许多多未曾证实的文物表明中国或许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大洋洲、美洲等等的国家。即使在未来真的证实了中国在探索地球中所获得的成就,但事实是,从古至今我们与海洋的关系都显得那么遥远。即使未来真的证实了哥伦布不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麦哲伦不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近现代史依旧是西方人的辉煌史,而中国,只在那个神秘的东方偏安一隅,乃至于后来受尽屈辱。斯蒂芬描述的人类历史中如群星闪耀的、改变历史的时刻里没有中国的身影,这甚至是他们的共识。
人类群星闪耀时
  为什么海洋在中国的历史中如此不显眼,因为我们的领土幅员辽阔,平原宽广,耕地众多,我们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我们自给自足,因此曾经我们不需要海洋,不需要去探索,不需要通过海洋去获取甚至是掠夺,我们看不上这个。这本是我们的优势,可也是我们致命的劣势,导致我们曾经受尽侮辱。这当然是无可改变的,同时,这也不是值得批判的。得益于此我们的文明才可以流传五千年从未断流,得益于此我们的民族有打不倒的韧性,得益于此我们才有能力有底气开辟复兴之路。但今天,我们需要海洋。

  在刘慈欣写的一篇科幻小说中,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郑和抵达非洲后并没有选择返航,而是带着探索的欲望继续航行,他绕过好望角,穿过重重大洋,最终抵达美洲,带着满腔热血宣布这里是天朝领土。我想,任何中国人读了这篇小说都会无比畅爽。可这终究只是一篇科幻小说。突然的灵感并没有降临在郑和头上,他终究怀揣着示天朝之威,恩惠四方的目的出发并返航。于是,群星闪耀的时刻是巴尔沃亚处心积虑穿过巴拿马地峡,在山峰之上成为同时眺望大西洋与太平洋的第一人;于是,群星闪耀的时刻是苏特尔义无反顾的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旅途,河沙中的黄金让西方陷入狂热;于是,群星闪耀的时刻是阿蒙德与斯科特对人类最后一块尚未被探寻过的地方——南极点发起的冲锋。而这些,只不过是我们因轻视海洋而失去的许许多多里尚且微不足道的事。这不是说如果我们选择了向海洋进发,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一定会由我们来完成,而是至少我们有机会、有希望去争夺。

  曾经的伤痛我们永远铭记,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来自海洋的敌人肆意侵略我们的领土,掠夺我们的财富,这是轻视海洋的代价。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我们没能通过海洋走出去,也没能通过海洋引进来。这使得我们的经济、政治、军事等被时代无情的抛弃,同时也失去了抵抗的力量。所以今天,我们不应该前所未有的重视海洋吗?

  试想一下,如果海洋中蕴含的资源能为我们所用,如果海洋可以成为守卫我们的无法突破的防线,甚至可以延伸出去成为遍布世界的同胞们坚实的后盾,如果我们的海权强大到我们在世界之林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那样的愿景不值得我们为之奋斗吗?走在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中国,再也不能想百年前的中国那样放弃海洋,相反,建设海洋强国,应是重中之重。

  回到《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除了与海洋相关的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亦十分吸引我。毕竟这是人类历史中群星闪耀的时刻,不是吗?

  读起亨德尔曲折却又精彩的经历时,我不禁找来《弥赛亚》细细欣赏一番。令我深深折服的,是亨德尔在起起落落的人生经历中,越挫越强的强大韧性,在这份不屈的意志面前,甚至连他的才华都黯然失色。在成功第一次跌落人生的谷底后,他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屈服。尽管是没有太大希望的治疗方式,他依然选择去尝试。为了能恢复往日的健康,回到创作的道路上去,他不惧痛苦,在滚烫的温泉水中浸泡九个小时,而医生的建议是不要超过三个小时。于是奇迹发生了,上帝将健康再次赐予了他,让他的才华可以再次尽情挥洒。但上帝似乎给他开了个天大的玩笑,给他健康,却让他的创作之路难以再延续下去。他似乎被上帝抛弃了,他自己也这样想。又一次跌落人生的谷底,这让他无比痛苦,怀疑他恢复健康的意义。但他依旧没有彻底放弃自己,他最终选择读一读那封被他以为是嘲笑他的信。这份不屈的意志再一次将他的人生推向巅峰,使得《弥赛亚》这部旷世巨作诞生。

  亨德尔的坚韧的品格如此耀眼,但细品之下,斯蒂芬精心挑选出的这十个群星闪耀的时刻的主角,都是那么的坚韧。面对久攻不下的君士坦丁堡城墙、难以正面突破的马尔马拉海,穆罕默德二世并未表现出丝毫气馁,而是想尽办法去突破,甚至是让船只在陆地上“航行”都果断地付诸实践。那道被土耳其士兵偶然发现的小门,难道不是对穆罕默德二世坚韧的“奖励”么。巴尔沃亚没被环境恶劣甚至致命的热带雨林打倒才得以发现太平洋,后来在寻找黄金国时屡次还未开始就失败的他也没有放弃,只是最后这份坚韧遭人嫉妒,惨死刀下。拿破仑更不必多说,即使被关押在岛上也没有半点放弃,使得他得以逃回来继续领导他的军队继续开展他的事业。尽管拿破仑的坚韧没有为他带来成功,但也让他名垂青史成为一代传奇。通往南极点的路途充满无数艰难险阻,斯科特同样凭借他的坚韧才能成功抵达,否则装备的损坏、西伯利亚矮种马乃至队友的伤亡都会使他升起退缩的念头。

  坚韧或许不会带来成功,这是显而易见的。巴尔沃亚没有找到黄金国,那双非凡的在同一时间看到过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眼睛在断头台前永恒的闭上了。苏特尔即便找到了黄金国,梦想中的荣华富贵也没有到来,而是失去了一切,其经历之悲惨令人唏嘘不已。尼采终究没有等来当世的理解,在孤独中与真理永远沉眠。拿破仑更不必多说,在那决定命运的一分钟里没有得到命运的垂青,之前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化为了飞灰。

  但坚韧让他们有不容置疑的尊严,让他们有资格成为不同的时代和领域里那些宛若星辰般永远散射光芒、普照暂时黑暗历史夜晚的群星闪耀的时刻的主角。坚韧地拼搏有可能取得成功,懦弱地放弃只会得到失败,然后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不要忽视隐藏在光明下的黑暗。让我们把目光再次放回到海洋。从地理大发现时期开始,西方就以傲慢的态度对世界各地进行蛮横无理的占领与殖民,贪得无厌地掠夺财富,残忍地迫害本土人民。延续数百年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掠夺与残害,在巴尔沃亚和苏特尔的传记中都有描述,但只是浅尝辄止的提及。我们绝不能盲目地歌颂类似于巴尔沃亚、苏特尔之类的成就,却忘记需要全面的看问题的原则。巴尔沃亚最初不过是个逃债的叛国贼,他坚持探索寻找太平洋和黄金国最本质的原因是洗脱自己的罪名和取得独一无二的荣誉。苏特尔也不过是个抛妻弃子的逃亡者,是财富吸引他奋斗。为了财富,他们买卖奴隶、掠夺和残害印第安人。我们承认他们的成就,不等于默许他们犯下的罪行。时至今日,西方仍然试图将曾经犯下的罪行埋葬甚至为罪行洗脱,他们依旧是那个傲慢的、无理蛮横的西方,依旧是那个为了财富不惜手段的西方。

  翻开这本书,第一章便出现了海洋不可或缺的身影,似乎是迫不及待地向我证明我刚接纳的观点,这带给我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是的,海洋就是如此重要,海洋是资源,海洋是防线,海洋是文化..于是当我带着对海洋的思考读完全书,我的心里就蹦出一个想法,我们需要海洋。最无奈的事便是我们本可以,如今为了不再重蹈当年的覆辙,我们必须走向海洋,没有退路。我也在思考这十位人类历史中群星闪耀的时刻的主角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我得到的答案是坚韧,不放弃才有争一争的机会,才有在历史长河中闪耀的机会。当然,哪怕是如此群星闪耀的时刻,其背后也隐藏着黑暗,不能忘记犯下的罪行。或许犯下错误的人选择了埋藏一切,但对我们来说依旧有警示作用,警示自己时常反思,警示自己对外交流要有警惕之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