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2-08-08 14:33:44.0读后感372

  《中国哲学简史》我看得有些吃力,不能说读到什么,有什么领悟,其实能把这本书大致浏览一下翻一遍,都是件漫长的事情。看完这书最大的感觉就是:读这书之前,我们应该对百家各自的书籍有过涉猎,不然只是看这里对百家的归纳总结和评论,大脑有时还真不能完全反应在说什么?非得反复读上两三遍才行。

  以前,我只对儒家和道家了解些许,中学时代会学过《论语》《孟子》《庄子》一些篇章,后来也看过一些这样的书,所以在读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感觉像遇到老熟人,至少知道其中大意和主旨。认真读完这本书之后,发现自己以前理解很肤浅。以前更多的是从字面意思去了解儒家思想。冯友兰先生书中介绍了各家产生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去理解所衍生的思想,更系统也更有助于理解各家思想,其中带给我以下几点粗浅感受: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我们知道读书有益,多读多受益。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更受益无穷。但我们会发现,尽管大家同看一本书,效果与质量却不尽相同,因为读书的方法也有高低。冯友兰先生在书中第32页中,当讲述刘歆和他关于各家缘起理论时,他在文末也说出了刘歆关于各家缘起理论阐述的不充分和其他问题。冯友兰先生能在读书中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并引经据典时的加入了自己的很多思考与观点。那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否也像他那样,带着头脑去分析、去学习呢?是否能从中看到更有价值的问题呢?所以多读书的同时还要多思考,这样才能读好书。
中国哲学简史
  保持好心境。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紧张兮兮。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确定性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般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有操劳时心思也从没停止过。

  一帆风顺时,我们希望这种美妙的状态能一直保持下去,不想看到任何突发事件打破生活的完整平静。生活中发生任何一件事,都会让我们心头一紧,都必须立即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对自己有利的要让它锦上添花,对自己不利的要赶紧想办法压下去或推出去。我们自以为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身处顺境的时候,已是这样不安,陷入逆境会怎样惶恐?

  比如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难题:工作时间紧,事情繁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要赛课了,压力大,美术室条件简陋,工具不够,人手不足,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每天熬夜备课、坚持比赛,身体拉起了警报,焦虑随之而来等等,我们心浮气躁,不免心生抱怨。这时,我们需要让自己放松下来,在庄子篇中,说到了关于知识的三个层次,其中一段话对我很有启发:《庄子•田子方》篇所说:“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肢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这是说,宇宙中万物本是一体。如果人达到与万物一体,这时,人的肢体无非是尘埃;生死终始,无非是日夜的继续,不足以干扰人内心的宁静;至于世俗的得失、时运好坏,更不足挂齿。虽然我现在无法理解到庄子所说的“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肢百体将为尘垢,”但喜欢他的豁达与智慧。我们在面对诸多事情时,当然要尽职尽责,但事情得失不全由自己决定,一件事有得有失乃自然规律,我觉得只要全力以赴了就不后悔,所以,何必因为俗事得失扰了自己心境呢?

  孔子的心灵修养。春秋时期,不管是儒、道、墨,还是名家,他们之间的关系与博弈,让我看到了一个社会关系紧张的社会局势。孔子在这个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时代,却仍然主张“礼”,其实与当时政治现实不太符合,甚至他的主张还导致自己遭到拘禁。但是他意志坚定。孔子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如果天意是要让文明灭亡,后人如我者流就不会有参与文明的机会;既然上天没有要让文明灭的意思,匡人就阻挡不住我的工作。)《论语.八佾》篇还记载孔子率弟子过仪这个地方,会晤了当地小官,这位官员见到孔子之后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在做他的工作时,意识到他是在遵行天命,受到上天的呵护,换句话说,他意识到那比道德更高的价值。读到这里,首先我想到自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教育是我的责任、我的理想。十年栽一树,百年育一人。栽树不易,播种、填坑、浇水、修枝。育人更甚,行走穿衣、行文识字、道德风尚、诚信礼仪。教育之任颇重,岂可儿戏?因此,教育路漫漫其修远兮,通过不断学习与进步,吾将上下而求索。

  简史不简,它带我们去思考人还可以追求的更高的意义和价值!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