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余华活着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12-28 15:56:26.0读书笔记491

  《活着》是一部批判体小说,是余华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她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着一个并不正常的故事。小说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以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本书入选“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余华本人也于2004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小说以第一人称徐富贵的自我叙述为主线,勾划出主人公跌荡、悲惨的一生。年少时家境富有,衣食无忧。富贵娶了家境不错、长相漂亮的家珍。年少轻狂的富贵嗜赌爱嫖,败光了富足的家产——100多亩田地。家珍也从此跟他过上了一贫如洗的生活。

  家珍为富贵生有一女一子,女儿叫凤霞,儿子叫友庆。年幼的儿子13岁时因给县长夫人献血过量而死。女儿因高烧落下了失聪的病根,好不容易找了一位不嫌弃她的男人结了婚。男人在城里建筑工地上班,是个歪脖,对家珍和她的家人到是很好。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凤霞生孩子大出血病故,只留下了苦命的苦根。体弱多病的家珍也因痛失子女,在女儿死后的第三个月撒手人寰。命苦的苦根五岁时,他的父亲也因工地事故离开了人世,苦根也因饥不裹腹吃豆子撑死了,一家人最后只剩下一头老牛和富贵相依为命。
活着
  小说叙述过程中穿插着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生活的描述。让人体味到当时人民生活的艰辛和极左思潮的泛滥。在那个大炼钢铁的年代,要求人们家家户户将铁锅交给公社,统一炼钢、建大炮打到美帝国主义的家园。人们的思想被禁化,行动是冒进的,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建立人民公社、集体劳作、吃大食堂,期望一步迈向共产主义。殊不知,物质没有达到极大丰富,人们又谈何各取所需?

  在那个时代,经历了诸多磨难的徐富贵能苟延残喘地活下来,实属不易。不过,只要活着,怀揣梦想,就有努力前行的资本和生活变好的希望;只要活着,为了生生不息的承袭和发展,就要承受苦难。该作品展现给读者的一方面是曲折的故事情节,另一方面是积极乐观的人生导向。

  阅读《活着》给人最大的启示是:珍惜当下,好好地活着是最重要的事。如今,我们处在和平发展的好时代,应当考虑的是如何更好有尊严地活着?活就要活出生命的意义:燃起生活的热情,培育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首先,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当命运多舛(chuǎn)时,要学会适应环境,时刻保持做人、做事的热情,通过不懈努力来改变自身命运,造福他人命运,而不是听天由命。其次,要提升自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给自己的思维不设限、多尝试,探索与调动自我未知的潜能,学会每日自我完善与精进,而不是漫不经心地重复与昨天相同的日子。最后,要有利他思维,学会贡献社会。走出利己和执着的圈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事情、看待问题。当人们周围充满他人的帮助与理解,被温暧与幸福包围着,他们也会将这种绵绵的爱传递出去,营造利于每个人发展的和谐社会氛围。也只有当我们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人生,将个人的发展与单位的事业和祖国未来发展相融合,才能更好地扩充个人成长空间,成就自我、造福社会,活出精彩人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