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12-19 19:18:10.0读后感569

  额尔古纳河左岸是俄罗斯,右岸就是黑龙江。黑龙江的大兴安岭森林茂密,生活着鄂温克人,淳朴而善良。

  书中的“我”是这个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年届九旬。她是什么名字,她不愿在她的故事中提起——正如她的民族神秘又寂静——一本书结束,她的故事讲完,这个民族好像只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但又“无影无踪”。就像那座一夜间沉入海底的繁华城市亚特兰蒂斯,忽然消失了。

  欲知一个“消失”了的民族的精神与特质、文明与思想,是可以从它的信仰、宗教中读出不少的。鄂温克族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萨满,也就是巫师,这是我听闻过最奇特、最伟大的巫师。每个民族都有崇拜的鬼神。当巫师在祭祀仪式上尽情舞蹈时,这就是一个民族文明最初的模样,也是很多信仰和宗教仪式的起始。汉族在很久之前,祭祀活动就已经发展到极高的水平,甚至屈原也为祭祀写过《九歌》,人们满心诚意地供奉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夫人等。谁料随着时代变迁、人心不古。吕思勉也总结道:“人类社会的组织变了,灵界的组织也是要跟着变化的。”不光是组织改变,大至朝代更替、小至生老病死,不乏假借神灵名义,结党营私、骗钱害人,传播迷信思想的组织。祭祀可以是敛钱的手段,神仙可以是谎言的借口,这其中演变而来的勾心斗角与无故滥杀更是数不胜数。萧红还曾亲眼见到团圆媳妇被跳大神的活活烫死。
额尔古纳河右岸
  萨满也是要跳神的,他呼风唤雨,救人于危难之中。若说起萨满真正伟大之处,却不在他的法力无边。妮浩,鄂温克族的一位小姑娘,她就是萨满,除了主持氏族内的各种节日活动外,她还为生病有难的人施法救命。但救活人命却是要付出代价的,她每救活一个必死之人,自己的孩子中就会有一个死去。即便如此,她还是一直在救人,无怨无悔,却也因此失去了四个孩子,还有一个女儿因为对此感到恐惧而逃走。这样的萨满跳神不是装神弄鬼,不是虚张声势;妮浩虽只是凡人,但她简直就是心怀大爱的神仙。鄂温克族真心敬神、敬萨满,保持了他们先辈心中最原始的敬意。萨满奉献了自己却不求利益回报,不计代价的付出岂是帝王将相手下炼丹求仙、愚昧无知的方士道士可比的?

  也许每个民族诞生之处,人们心中都怀着古朴的敬意,但像鄂温克人这样,一生存着无比纯净的心且千百代来几乎未曾改变的就不多了。这样的敬意不是迷信,而是对自然的敬爱与留恋、对天父地母的尊重与爱戴。鄂温克人的淳朴,是“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然而,鄂温克人的古朴和他们萨满,几乎是一夜之间消失的——不是激流乡影响他们的生活,也不是文革阴云对他们的黑暗笼罩,而是对大兴安岭的砍伐。自开发后,林中再无安宁之日,至今地理书上还在此标注“林业”。眼看着树没了、驯鹿少了,酋长无用,人都下山了,当然萨满也不再需要了。人也变得复杂起来,犯罪、酗酒,不安分的活动……一个不染凡尘的民族沦落到这个地步,真令我心疼。大兴安岭被开发前,人怎么就没有这么许多芜杂的痛苦呢?这种痛苦,或许就是历代隐士试图避开的,他们隐于野,用自然洗涤心灵,若说“大隐隐于市”实在是太难了。

  这个记忆里的民族,有爱恨情仇、有人情冷暖。他们的淳朴无暇可以让人感动得流泪,他们之间一辈子抹不去的仇恨也可以让人扼腕叹息。但他们不论是自愿还是被迫,终究还是来到了繁华的城市、陌生的世界,这一切都不同于从前。我心中神秘而热情的火种也随着他们下山而逐渐冷却成灰。

  下了山,离了额尔古纳河,当酋长和萨满都成为了老人口中的故事时,这个民族就更加显得悄无声息。山上的树还在不断地倒下、山下的人还在不断聚集,鸟儿飞走了、驯鹿成了圈里的牲口。这个民族存在过吗?这只有历史可以证明;人心还是古朴无邪的吗?民族信仰和精神特质还在吗?没有人知道,只有最原始血脉在一点点流逝……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