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2-12-07 16:14:55.0读后感1229

  每次捧起郑英老师的《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这本书,都会有被记忆拉着往回走的感觉,直把我拉回到参加新教师培训的那个初秋。

  记忆如此神奇,当时的很多情景我竟仍记得很清晰,手持话筒的郑英老师站在台上“缓缓”而谈,优雅又从容;而坐在台下的我,则满怀兴奋与憧憬地记着笔记。从她展示的一张张课堂照片中,可以看得到她的课堂的确是有声有色,学生参与度高,收获也定然不会少。

  在这本书中,关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郑英老师给出了更多、更细致的看法与建议,还提供了很多实际案例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其中提到的课堂“伪生成”的情况,就确实是我踩过的坑。虽然了解一些新课程的理论,但是由于自身积淀不足,底蕴不够,并未把理论之精髓内化吸收,只是将其附着于表面,如同皮毛,还是“身外之物”。在课堂上,面对始料未及的生成,缺乏随机应变的技巧,在学生的轮番疑问或质疑下,容易被牵着鼻子走。
课堂可以这么有声有色
  书中指出生成注重的不只是“新”字,更是“实”字,应该追求的是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自然而然的生成”。要善启学生的疑,智用学生的惑,巧用学生的错,活用学生的问,妙用学生的题,反激学生的思。

  提问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并能起到诸多功效,书中对于提问中会出现的“走调”现象也做了很多说明。其中有一种“急”就是时常会发生在我身上的问题——操之过急,造成短路。

  例如,提出一个问题后,马上要求学生回答;发问后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就自己回答了;学生刚准备回答,就无意间自己抢先回答了,或是打断了学生回答……这些实际上都是一些看似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质上却干扰了学生思维进程的做法。

  这种“走调”的原因,实际上是一种动机不纯的体现,往往是因为发现有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所以突然发问,借机整治课堂秩序,此类提问意在惩罚,而非是为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问不“走调”,问题的设置就要去触动学生的思维穴位:“曲”——“直题曲问”,曲径通幽;“诱”——故意出错,借力用力;“趣”——寓庄于谐,以趣激思:“退”——以退求进,“反主为客”;“掘”——于无疑处,浅处深掘;“暗”——明暗相间,产生悬念;“并”——“化串为并”,变散为聚。提问方法综合运用、互相渗透,让一个个闪烁着光芒的问号转化为智慧的火花。

  除了以上直接“点我”的问题,书中还说明了关于小组合作、情境运用、课堂评价、分数的利用等很多问题的表现、成因以及改善问题的操作建议。其实每一条问题中我都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笨拙的样子,默默认领了那些常被忽视却是事实的问题成因。

  尽管现在做不到把课堂掌控自如,让课堂那么有声有色,但是有郑英这种优秀教师和身边优秀教师的点拨,我想一定是会少走很多弯路的。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