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06 16:04:41.0读后感632

  28厘米长,22厘米宽,3厘米厚,第一次阅读这么厚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妮塔·伍尔福克。这部用心之作是目前国际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教材,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最为畅销的心理学教材之一。在美国,这部教材被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也是美国教师资格考试的主要参考教材。它从学生、学习与动机、教学与评估三个部分阐述教育及心理学理论。于新教师而言,它是一位良师,慢慢解开教育及心理学的神秘面纱。于老教师而言,它是益友,让老教师针对性地反思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恰当,是否有理论依据,是否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于我而言,它给予我的更多的是信心,让我找到教育理论的源泉,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赋予了理论的新高度。

  教师效能感是形成优质教学重要因素。在第一章里,作者从教育谈起,阐述了学习、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作者认为无论你未来的学生是儿童还是成人,无论你将要教授学生如何阅读或是如何改善饮食,教育心理学都会是你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伍尔福克很多研究都聚焦于教师效能感。教师效能感是指一个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任何一个学生,甚至是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即使学生们很难教,具有较高效能感的老师在工作时会非常努力,并具有更强的韧性,原因在于这些教师不仅对自己有信心,同时也对学生抱有信心;此外,具有较高效能感的老师较少体验到职业的倦怠感,并且更能从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在我们身边,有不少教师缺乏教师效能感,总把教学质量差的结果归结为“生源不好”,嘴里总挂着“学生不行!”、“学生记忆差,啥都记不住!”诸如此类的言论,从认知和心理上已经否定了学生的能力和驱动力,何来高质量的教学呢?伍尔福克的研究表明,一流教师可以对他所教学生成绩产生巨大影响。即使是较差的学生,如果有幸被分配到一个优秀教师所执教的班级,那么几年后,他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也会大大缩小。这些一流教师所呈现的特点除了较高的教师效能感,还有哪些呢?他们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注重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树立责任感。他们事先精心准备,然后在课堂中教授学生有关生活与学习的基本技能。他们能高效地收集和批改学生的家庭作业、指导学生、发放材料、收集午餐费和处理一些破坏性行为。他们是反思型教师,通过回顾教学情境来分析思考该如何改善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效能感与优质教学成正比。当今教育形势下,教学质量的归因问题中,生源质量问题只是很小的部分,大部分归因其实在于老师的效能感不够。刚入职的新教师,应该饱含热情和信心,努力培养自己的效能感,让自己的教学逐渐走向优质。
教育心理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途径。伍尔福克在书中特别介绍了几种教学模式,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交互式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略有不同,但都属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大单元任务下,特别谈一谈交互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深入思考他们所阅读的内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在阅读小组学习时,要有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总结一篇文章的内容、问一个关于中心观点的问题、搞清材料中的难点部分、预期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然后,教师通过在阅读基础上的总结、提问、阐述或预期,再提供一次示范。最后,根据这样的方法,教师放手,学生再进行一次独立阅读。伍尔福克认为交互式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强调在真实的阅读文学作品和阅读课文等阅读情境中熟练这几种策略,它给学生提供支架,并逐渐让学生独立和流畅地进行阅读理解。在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实践中,交互式学习运用比较普遍。学生由课内文段迁移到课外文段,在一定的策略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运用能力得到充分展现和发展。例如古诗文群文阅读的篇目比较多,如果没有策略,学生阅读便无章可循,浪费很多时间,也找不出多篇文章的关联性。而交互式学习法使学生在一定阅读步骤的策略下,举一反三地进行群文篇目的广泛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如《“登高望远”古诗群文阅读》,教师采用了三步法:一诵读诗,探究“登高望远”;二明诗人:知背景,知作者;三品诗情:品登高所望、所感。再比如“托物言志”的群文阅读运用“四步赏析法”:一找物、二看特征、三析品格、四悟志趣,来分析《爱莲说》《陋室铭》《病牛》三篇文章中“物与志的”是怎样联系起来。这样的策略使学生阅读由单篇到群文,层层深入,从表象到本质地挖掘诗词的内涵,从而实现广泛阅读和深入阅读的目的。大单元任务下的主题阅读都非常适合这种教学方法。

  还想强调的是,从形式上看,无论探究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交互式学习都是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伍尔福克研究发现,真正的合作性小组对于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共情、归属感、友谊、自信、高水平推理、问题解决、对他人观点的意识等都有积极影响。钟启泉教授在《读懂课堂》里提到“协同学习”,即通过数人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学习谓之“协同学习”,这与伍尔福克提出的“交互式教学”不谋而合。他强调近年来,在重温维果斯基理论的过程中,借助“支架”同年长者的交互作用、借助协同作业同伙伴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受到重视。儿童不是接受单项的灌输,而是通过交互作用来形成并“扩张”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向深度学习。

  伍尔福克的《教育心理学》有层次有板块地在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等行为方面作了科学的讲解和指导,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是新老教师的良师益友,值得研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