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毛姆传读后感3000字

admin2022-12-13 14:51:25.0读后感312

  闲来无事,读《毛姆传》。好奇、厌恶、接纳、学习,想来应该记录下由此引发的思考。关于爱情、婚姻、工作等等。

  我对毛姆的兴趣,起源于十年前读了一本欧文斯通写梵高的书籍《渴望生活:梵高传》。那会儿对于梵高的激情态度,着实着迷,喜欢上了这个悲苦一生却激情到偏执的画家。也羡慕他对于画画的坚持、追求与成就。后来主动去学习油画,认识了一帮有趣的朋友,当然这是后话。对于梵高的兴趣督促我只要有机会我就会阅读有关梵高的书籍,18年的夏日,我在南京的先锋书店,找到叙事更加中立全面的《梵高传》,就是下面这本,非常厚实。(书中,梵高的家族族谱非常详细,对梵高的生平介绍的也面面俱到)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梵高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以及情感经历,其中就写到梵高割耳朵事件,那会儿我知道了高更。也许是因为对梵高的喜爱,我对高更极度厌恶,但是了解了高更的画作之后,觉得他的画作会引发我的深度思考,关于生命的意义。但是对于高更的整个人生以及画作的基调氛围并不是很喜欢,因为我觉得这个人过于阴鸷,画作虽然启发人的思想,可是更多带人入到一种孤独绝望的境地里。而我,向来是趋利避害,喜欢阳光明媚的。再后来在法国的奥塞美术馆,极富戏剧性地看到了梵高自画像与高更自画像挂在同一面墙上,人群聚集,人们欣赏画作的同时也在思考他们戏剧性的一生。不管怎样,高更是梵高为数不多的朋友,虽然高更间接导致了梵高割耳朵,可是梵高宁愿承认自己精神失常也要保护高更这个朋友,对于高更的中伤,沉默没有辩解。梵高的善与高更的恶,是我的总结。可是高更如何能画出那般启迪人心的画作呢?我对这个人有了点兴趣,所以当《月亮与六便士》流行的时候,我也读了这部以高更为原型的毛姆的小说。这才了解到,很多人喜欢的毛姆,是个英国的大作家。而毛姆,喜欢高更,毛姆去到大溪地,找到了他开始写作的材料,并带回一扇门,高更为了感谢当地土著在三扇玻璃门上画了画,只有第三扇门保存下来了。门上画着一个性感的大溪地女人,黑发、半裸、手上拿着一枚很沉的绿色面包果。这扇门被毛姆放在马莱斯克别墅的写作间,直到他去世前不久。
毛姆传
  所以,我在香港图书馆看着《毛姆传》后,这样的渊源让我决定借阅本书。

  毛姆是一个孤僻、极度自律、爱旅行的浪子。十岁父母去世后,他从法国去到新的监护人--牧师叔叔夫妇所在的英国生活。由此生活天翻地覆,从一个溺爱、放纵、温暖、欢乐和与父母在一起时的奢华生活环境,置身于一个荒凉陌生的环境中。后来毛姆显现出轻微的口吃,叔叔婶婶的枯燥乏味的生活,以及叔叔不懂得和小孩子相处的自私自利都给毛姆造成了童年不幸的记忆。这一切似乎都给毛姆后来的生活方式找了很好的借口:原生家庭的变故与不幸福使得毛姆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就是这本书,记录着毛姆私密的一生。里面很多关于同性私密的描写,我不理解也不喜欢在这里避开不谈。可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毛姆会喜欢高更。他们都有着同样深邃复杂的人性。只是,毛姆身上保留更多关于责任的诉求。

  先谈谈他对于两个女人的态度。苏.琼斯与西芮,一个是毛姆想娶的女人,一个是后来用计谋嫁给他的人。苏宽容的天性是她自身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包容不墨守成规的人,包容毛姆的“两面性”,在我看来,苏对毛姆的诱惑,在于她的情感的松弛感。也是因为她的心另有所属不爱毛姆。苏这个金发女人有着丰腴美,多情、冷静、好脾气。除了快乐与性,苏对毛姆无所求。毛姆在苏身上,体验到的是快乐是求而不得,苏对于毛姆的无欲求让毛姆很舒适。毛姆设想了关于与苏的婚姻生活,那是一种传统英国绅士的正常婚姻。毛姆向苏求婚被拒绝了。反观,西芮对于毛姆有着利益熏心的爱。刚开始毛姆因为西芮的美貌跟她在一起,后来西芮设计怀孕生子逼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停的问毛姆是否爱她,并尝试控制毛姆的爱,嫉妒、掌控。西芮在这个过程中偏执激进也媚俗,毛姆瞧不起她。毛姆因为承诺与责任娶了西芮,可是他觉得自己被束缚了。所以他压抑不快乐。毛姆身上,人性的真实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管一个人的社会我如何,真实的我即便在某一刻很爱很爱一个人,可是一旦得到,这份对她人的爱便永远无法取缔自爱,也无法取缔孤独。毛姆一生爱了很多人,可他也是孤独的。在现实的社会里,我们何尝不是呢?我们跟一个人谈恋爱,也是跟自己的幻觉恋爱。这个幻觉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恋爱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的快乐与激情,都是幻想出来的,都是非真实的。一旦你得到,或者你看到对方的实体,你还是会退回到孤独的境地里。这就是爱情,我们终究是爱我们自己罢了。那么婚姻呢?古社会有婚姻无爱情,爱情是现代的新词汇。婚姻可以没有爱情,爱情也不必走向婚姻。爱情跟婚姻是两码事,爱情是社会物质丰裕后,人们幻想出来的。我们以为遇到了爱情,其实只是遇到了那个缺失的自己。毛姆想跟苏结婚,也是因为他觉得苏带给他更多的情绪价值。一个帅气多金的英国绅士,一个思想惊世骇俗的浪子,所求的也就是这种舒适感吧。他求而不得。婚姻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合作。社会价值、情绪价值、性价值,婚姻把这一切解释得明明白白。你找到爱情,找到缺失的自己,可是那个理想的恋爱对象不一定就是理想的结婚对象。当然,不那么悲观的讲,婚姻的常态不是爱情,可是,碰巧遇到了那个缺失的自己,刚好恋爱对象又能带给婚姻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呢?这份碰巧,也是现社会很多人追求的吧。

  毛姆每天9点左右工作到12点半,然后午餐午休,下午会阅读,然后跟朋友聚会喝茶,打高尔夫、桥牌、网球或者游泳。上午的工作时间雷打不动。毛姆对于工作很自律,不允许工作时间被打扰。毛姆本性有两个侧面,一面是奢华、温暖、肉欲。另一面是严肃和自律。毛姆日常的生活是严格一成不变的。工作时他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非常有自控力,他给自己定了规矩并严格遵守,那就是每天工作三个小时不多也不少,这个习惯是从达尔文那里学来的。达尔文每天工作不会超过三个小时,但依然彻底改变了生物科学。毛姆说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坐在写字桌前运笔如飞。对于毛姆而言,写作不仅是他的职业也是他的生活。毛姆对工作的极致追求,我很受启发。

  毛姆出生在一个律师家族,可是因为口吃,他选择了学医,毕业后也拿到了工作机会,可是毛姆享受写作的过程,毕业前也通过写作让他看到了养活自己的可能,所以全职写作。有近十年毛姆的生活是不富裕的,他常常为了钱担忧,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写作。他笃定,也幸福。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在工作中要追求什么也坚定不移地追求从不改变。毛姆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对他来讲,成为一个剧作家的性价比很高,所以他不断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各方人士喜爱的规律,他让自己去满足这种规律,所以他成功了。后来回归到小说上面,他会更多地写自己想写的而不是一味去关注大众口味。人这一辈子,要追求兴趣,也要追求金钱。兴趣可以让自己快乐,金钱可以让自己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奢华的生活不一定谁都喜欢,可是工作的成就有谁能拒绝呢?人这一辈子的定义,终究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毛姆晚年的时候也曾探究人活着的意义,到印度追求多年,也打坐冥想,最终得出了人这一辈子并没有什么意义。那么,既然没有意义又为什么要追求所谓的成功与快乐呢?周国平老师也说人生没有什么意义,但生活的意义是找寻人生的意义。在《人类简史》中,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给生命的意义定义为基因突变,你我不过是在贡献出基因变化的历史进程而已,你我不过是一个载体。我接受人生并没有意义的说法,可是快乐是真的,感受是真的,得到生活的回馈也是真的。也许很多感受终有一天都会消逝,可此刻我曾幸福。这就有了意义。

  读《毛姆传》的过程中,还带给我一些其他的感受,今天我只浅谈到这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借阅。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