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终身成长读书感悟1800字

admin2022-10-18 14:50:52.0读后感575

  成长思维VS固定思维

  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的概念是相对固定型思维的一种心智模式,这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维克所提出的理论,她的关于“心智模式”(Mindset)的研究,被公认为近几十年里最有影响的心理学研究之一。

  固定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个体的能力是不可变的,会更相信天赋论的观点,认为努力的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没有做该事情的天赋。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他们不喜欢失败所带来的威胁感,所以更喜欢选择做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以避免失败的可能性,认为一两次的失败会决定一个人本身的好坏。他们讨厌付出努力,更加认可依靠天赋获得的成功,而不是依靠后天努力获得的成功。

  成长型思维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认为个体的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提升。他们认为自身的能力不是不可变的,就算是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有所成就。他们坚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的学习、工作,自身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或者是变得擅长做之前不擅长的事情。所以在学习与生活中,他们更喜欢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事物,喜欢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他们相信努力可以激发自身的潜能,并能源源不断的将它转化为成功。
终身成长
  《终身成长》给我的影响

  培养孩子的启发

  文章摘选:如果人们有成功的潜能,他们如何才能对自己的潜能有信心呢?我们如何才能给予他们大步向前的信心呢?是不是应该去夸奖他们的能力,让他们知道自己具备成功的条件?事实上,超过80%的父母告诉我们,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成就。你知道,这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是后来我们开始担忧。我们认为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他们的能力展现出了过分的关注:“我的能力够高吗?”“我看上去能力强吗?”对他们的能力进行夸奖不会让他们对此更加关注吗?这难道不是在告诉他们我们确实非常看重才能,而且更糟的是,我们可以通过他们的表现看出他们深层、潜在的能力吗?这难道不是在教给他们固定型思维模式吗?

  教育启发:我家孩子幼儿园期间会了新的古诗、新的歌曲、他回来就要表演求关注,家里老人看完孩子表演就会说,“诚诚真聪明”、“诚诚太棒了”等等,学习《终身成长》以后,发觉这样表扬小孩子是不合适的,后来我就跟家里人约定,不要表扬他聪明等不能改变的一些变现,表扬小孩子要从他做这件事情的认真程度、努力程度、用心程度+效果这样的模式来表扬或者肯定。

  今年7月底小朋友幼儿园毕业,他周末练习武术的地方则已经从今年7月1日开始暑期集中训练,等他去练的时候,他比着以前周末一起练的同学已经有较大差距,加上教练的批评,他开始产生厌学情绪,吵着不要去练武了,这时候我先听一听他不想去练武的原因,主要是他打五步拳打的不好,找到原因我开始鼓励他说,“诚诚我们现在有差距,那我们通过不断的练习是可以赶上,当然教练教的时候你也要认真听要求、仔细看动作”,在我和孩子的努力下,他现在进步很大,又重新找到练武的乐趣。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比较烦躁时,我婆婆就会说“这孩子没耐心,不听话”这时候我会示意婆婆先别说,缓缓告诉她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我们要这样引导他“诚诚你刚才学习叠战斗纸飞机的时候用心学是不是学的很快呢,那学习也一样呀,如果你认为哪一部分有困难的话我们一起来看看,只要你用心去做,我们是可以做好的”。

  对家人影响

  对家庭成员影响较大的是我的婆婆,我受《终身成长》的影响,婆婆受我的影响,也是对婆婆的影响。

  文章摘选: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都认为需要改变的是世界而非自己。他们感觉自己有资格拥有更好的东西——更好的工作、住房或者配偶。这个世界应该认可他们非凡的特质,并给予他们应得的对待。现在,想象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让我们来看看下一个困境。

  婆婆表现:我婆婆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为啥人家腿不疼,为啥人家血压不高,为啥人家有退休金”等,她的心理不平衡经常给自己整的闷闷不乐。

  我的做法:为了改善婆婆的精神状况,我鼓励她参加老年大学,联系瑜伽,种点小菜等。

  不管她做什么,时不时的就会心理失衡,这时候我稍微听一下然后就转移话题,问她老年大学学了什么?有没有碰到熟人什么的?这时候她就会眉飞色舞的讲起来,隔一段时间她也会小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只要是她做的事情,如果做的不太好我就基本不评论,做的好给她肯定和鼓励,慢慢的让她找到成就感并接着去成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