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10-28 14:35:08.0读后感537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珀金斯编写的一本关于教育思考方面的书,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教育反思的一些问题,读完以后我颇有收获。

  在现如今这个社会,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值得学习的知识在不断的膨胀。有的课程向学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当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都是跨学科的问题。例如贫困的根源问题等等。现在的教师也在开始关注到许多最新的理念,例如生态学、心理学。学校也在开发着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政府在开发着地方课程。学生们也在接受着来自多种渠道的知识。

  在这在众多的知识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早在19世纪中期,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便郑重的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而教育的职责,就是为了我们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好准备。而教育的历史总是在往返回复之间曲折前进,到了21世纪,戴维·珀金斯再度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一次,“生活”的主题进入到了作者的焦点范围内,戴维·珀金斯认为能够在我们将来的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正如本书开始提到的学生一样,相信每一个尚能独立思考的人都曾经质疑过:“我学这个有什么用呢?学这个做什么呢?”学生背会的一篇篇拗口的古文,记住的一个个生搬硬套的公式,在考试过后立即被抛诸脑后,还给老师,真正能欣赏古文之美、数学之美的学生又有几个呢?寥寥无几。这无疑是学习者的不幸,教育者的不幸,教育的不幸。对于此,戴维·珀金斯在书中分了8个章节《做业余的专家而不是严谨的学院派》、《学习即理解》、《点燃创造力的开放性问题》、《真正的学习》、《把千斤顶放进工具箱时,请把<尤利西斯>也放进去》、《像X一样思考》、《绕考教育中的“兔子洞”》、《未来在等待的人才》,并提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解决办法:寻找其中蕴含的全局性理解和开放性问题。

  全局性理解、开放性问题并不完全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灵药,而只是在某个学科、某个领域甚至某个问题范围之内可以借鉴的。现如今的各学年教育,互相独立、彼此割裂,学生每年所接受的知识也只是存在学科体系内的纵向联系,却没有整体上的联系,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

  这正如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的改革,我们党、政府、无数的教育专家以及人民群众,都在努力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是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更加美好的发展,是我国的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发展,为我国的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实现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21世纪的学生必须具备综合能力。无论是合作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还是自我学习的能力,都是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所要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正是通往智慧的必经之路。

  那未来属于谁呢?未来是属于终身学习者的。在现如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抢占人类工作岗位的时代。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未来需要的肯定不再是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而是需要具有完善知识结构、极强逻辑思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即中国俗语说的“活到老,学到老”。现如今的社会已经不是可以一招鲜吃遍天了。优秀的人才往往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读书、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实践能力以及全方位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在未来社会生活下去。

  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需要做的也正是去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监控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填鸭式”的传授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中国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俗语也曾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都是在告诉老师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