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2-09-06 14:20:06.0读后感525

  这是一部新视角下的中国财政史。作者从历史的严谨性出发,融合财政学的知识,通过古今对照提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以史为鉴,回望历史,展望未来。

  一、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

  从春秋战国到唐宋,这一时期使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与鼎盛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粮食充盈人口旺盛,使得国家的税基扩大成就了大唐盛世。但在元明清三代,得益于诸如玉米、西红柿等作物的引入,中国的人口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并在清朝达到了四亿之多。此时荒地已被开垦殆尽农业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政府绞尽脑汁思考如何在民间敛财却不想改变中国的经济体制,农业税这一税种跨越千年依然是中国的最重要税种。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政府如果要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所采取的方法不应该是加征税收和摊派而应该是不断做大经济的蛋糕使得民间和政府都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二、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在中国推行了两千多年,也深刻地影响到了今天中国的政治架构。而和今天中国在政治上有根本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是人治的社会而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法治的社会。统治者可以随意决定法律的存废;庞大的特权阶层甚至可以完全脱离法律的约束;且中国古代注重以德治国,法律仅仅作为德治的补充形式让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不健全更很难得到贯彻。世袭制度下的政权演替使得领导阶层的执政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明君治国则国泰民安生活富足,昏君治国暴君治国则民不聊生生活贫困。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启示:应当利用法律规范包括领导阶层在内的所有人的行为,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使得国家的行动都有法可依,树立政府的权威性。

  三、缺少专业性的经济发展人才

  作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科举制无疑是一种先进有效的选拔方式,它的存在使得许多寒门书生得以参与政治改变自身的命运。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科举考试的内容长期以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内容而很少注重官员能力的专业性,选拔出来的人才往往满腹经纶但很难驾驭国家庞大的财政体系,使得历朝政府不得不联合大商人对国家的经济进行管理,又难以避免由此产生的官商勾结、吏治败坏的副作用。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则更多地起到了思想控制的作用,使其原本的功能弱化,这一制度越来越不能选拔出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一例子说明了经济性人才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的启示是应当加大对财政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得中央财政的经营科学化,这也正是当今中国努力的方向。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