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教育的100种可能心得体会2500字

admin2022-09-17 15:39:46.0读书心得1244

  我们一年级老师在这个暑假共同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100种可能》这本书,这本书和他出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堪称姐妹篇,翻开这两本书,扑面而来的是满满的幸福感。一名教师,只有深爱他的职业和学生,教育才会有火花和灵感,才会有智慧,才会不辞劳苦地一篇篇记录和总结反思,才会从内而外散发出满满的幸福感。

  《教育的100种可能》是李镇西老师出版的第83本书,分上下两册,是对“未来班”36位学生的回忆录和访谈录,我们读的是精装版,精选了其中十几个学生的案例,比如在师生帮扶下完成学业的伍健、从调皮的顽童逆袭成为博士生的荣建和刘嘉文、被白血病和癌症早早夺去生命的任安妮和何静红、耿直而又勇敢的李崇洪和赵刚等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只有14岁便被白血病夺去宝贵生命的任安妮,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不明真相的厌恶和惩罚里有任安妮,那将是你永远无法回避的眼神,那将是你永远医不好的心痛!

  李镇西老师在成都市武侯中学建立了苏园和陶园,把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作为自己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老师,他后来也被誉为民主、平民和爱心教育家。关于民主教育,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还提出“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教育就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并不是强制儿童静坐听讲和闭门读书,儿童在参加生活中使经验的数量扩充和用经验指导生活的能力增强,也就受到圆满教育了。我认为这种观点应用在教学上,便是“从做中学”,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便是这种观念的体现。
教育的100种可能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一书中,李镇西老师引用教育家陶行知的观点提到,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人上人,也不是要培养人下人,而是要培养人中人;不是培养人去当官发财而是培养人幸福正直地活着;我们的教育对象来自于人民大众,最终还要回归到人民大众中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就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他说:“少爷小姐有的是钱,大可以为读书而读书,这叫做小众教育,而人民需要的是大众教育,为生活的教育。”这对我很有启发。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一书的序言中提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爱的教育,主张没有惩罚的教育,反对快速而高效的课堂,认为教育应当刻苦而不痛苦。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单就教育技巧或者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不少至今想起来还令我脸红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个学生;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我的琴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一切的教育经验和教育技巧都要建立在相应的爱心和耐心的基础之上。是要让我们的孩子像山野里的鸡鸭一样缓慢自然地生长,还是像工厂车间里被填喂的鸡鸭一样过快地拔节,是一个眼下或者将来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爱是全身心地投入,贯穿到教育教学的细枝末节之中,在《爱心与教育》和《教育的100种可能》的字里行间浅吟低唱着。他整整一个月给一个学生每天煮一个鸡蛋;担心孩子们课间操时候饥饿,给“洪哥”们每人买一个鸡蛋灌饼;半夜三更背着周慧去医院做阑尾炎手术;给每个学生精心准备生日礼物;假期师生一起出去郊游、在草坪上和学生摔跤,斗鸡,打扑克等等....在学生心里,无论走到哪里,李老师也早已是他们内心牵挂的家人。爱是相互的,李老师发自肺腑的爱不求回报,但孩子们却经常“秘密行动”给他惊喜。在李老师住院的时候,大家集体来看他;在李老师不在家的情况下,还爱屋及乌给他刚生过孩子的爱人送鸡蛋;全班同学给秘密给他准备生日礼物....李镇西老师向我们诠释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爱,请深爱!

  我曾经遇到一个长相性格很像自己家孩子的小女孩,我总是给予她尽可能多的关心和关注,而结果是她也总是给予我种种相应的“回报”,比如,课堂上的专注和积极,相遇时的问好和微笑,节日里的惦记和祝福......而后,我开始试着把这种对她一个人的关心和关注推广到尽可能多的小朋友身上......

  李镇西老师认为教育的100种可能就是孩子的100种可能,就是孩子长大后的无限种可能;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陪伴,就是有一群成年人陪伴着孩子们安全健康地成长;“未来班”的学生不管是否优秀,都是他的骄傲,但是不能说是他的作品;学生受影响最大的是家庭教育,然后是学生自身的努力,最后才是教师的教育和学校营造的环境。我感觉教育的意义主要是陪伴,而后才是改变。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可能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生成齐脚小草,关键在种子自身。父母和老师主要是陪伴他们安全和健康,并时不时地施加以好的引导和影响,以求有些许的改变。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一书中,李镇西老师反复教导和告诫未来班每个学生的一句话就是“要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句话也成为不少学生的座右铭,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有学生毕业后给他的信中说:“李老师,您放心,不管以后怎样,我永远会做一个正直的人,至少不能有愧于自己的良心。”这让我联想到毛主席《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结尾:“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在德育工作中,我们怎样引导学生在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的基础上,形成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利他主义?对于德育,我想语文教师最方便在课堂中开展,进行一些主题群文阅读教学,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和洗礼。当然所有教师都可以言传身教,随时渗透,施加影响,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入脑入心,如影随形,有意识变为潜意识,相信无数个量变的积累终将会产生出质变。

  从“忧生”到“优生”,从执教的学生到已毕业的学生,李镇西老师始于爱心,却不止于教育。读完李老师的著作后,我为他源源不断的爱的能量、历久弥新的教育火花,深深折服。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不仅仅是学校一堂堂的课,更是点燃了孩子们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指明灯......向李老师致敬!向李老师学习!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