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1000字

admin2025-11-07 16:03:15.0读书笔记2

  《爱心与教育》一书是著名教师李镇西所写的著名教育作品,书中包括他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经历和收获。我在认真阅读了书籍以后,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思考,现将我的体悟撰写如下。

  一、捧一颗心来:奉献的起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要有一颗奉献的心,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话固然没错,但是在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觉得教师确实应该捧着一颗心来到学生中间,投身于教育事业,但是也应该带走那些帮助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经历和经验,也就是那“半根草”来到新的学生中间。

  二、携半根草去:成长的馈赠

  李镇西老师和苏霍姆林斯基一样,都有十年如一日记教育日记的习惯,我觉得这就是“半根草”的最好体现。只有在不断的记录和反思当中,我们教师才能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成长。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更是明白文字的重要性。有些事情,经历了,可能就忘记了,但如果把他们记录下来,文字将永远存在在那里。静静地,证明曾经那段被遗忘的岁月。
爱心与教育
  三、最后一课:诗与远方的嘱托

  看着李老师写到他自己因为身体原因即将离开学生的片段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实习时的最后一课。在最后一堂课上,我特意在每日三张的小卡片上选了一首李颀的送别诗《送魏万之京》,希望他们能够珍惜时光,勿使岁月轻易蹉跎。虽然这首诗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比较难理解,但我还是选择了这首诗,我希望他们能够记得或者哪怕只在脑子里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曾经有一个语文老师告诉他们要在最好的年纪珍惜时间,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一天,我把莫怀戚的《散步》讲完了,最后我以这样一段话作为小结“虽然我们现在只是孩子,但是幼小的身躯并不影响我们发挥自己的能量。即使年幼,我们依旧是家庭的一份子,我们仍需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谁说我们幼小无知,谁说我们年少轻狂,他们可曾知晓,我们稚嫩的脸上洋溢着的不仅有青春的气息,更有未来的担当!”听完这段话,学生们不自觉地鼓起了掌。至少在那一瞬间,我想他们的内心应该会有所触动吧。

  四、那一问:不舍与期待的碰撞

  下课以后,学生把我团团围住,一个个争着问这问那,一个从不认真听课,也不认真背书的学生问我“老师,你是要走了吗?”我说“是啊。”“回去干什么?”他又问。“回去上课,我还是学生。”我答。“哇,老师还上课!老师还是学生!”他似乎惊呆了。“对呀,我大四呀,还要上课。”我补充说。“那你毕业以后再回来教我们吗?”他又问。“应该不会回来了,就在我家那边教书了。”虽然知道我一定不会回来这里教书,但还是用了“应该”,因为看着他们的脸,我实在不忍说出那么斩钉截铁的话。“哦。”他点了点头,眼睛里闪过一丝失望。

  五、薪火相传:带着“草根”再出发

  现在我已经正式成为一名教师,遇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我仍旧带着那“半根草”踏上未来的旅程。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