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2-12-09 15:06:55.0读后感355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李镇西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老师爱的回报,让我数次感动流泪,深为震撼和自省。

  李镇西老师对“后进学生”的态度值得所有老师学习。李老师在书中说,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是教育者真诚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然,比起其他学生,“后进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多一些,教育者很难做到不对他们发怒;但是,“一个好的教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着: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

  教育者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卑下的‘我’”。“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教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老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爱心与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是的,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后进学生”看作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

  李镇西老师还给出了转化“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

  1.写《家校联系本》。让“后进学生”为自己确定一个“帮助人”,让这个“帮助人”每天将“后进学生”的当天表现(纪律、作业、进步、问题等)写在《家校联系本》上,然后让“后进学生”带回去给家长看。

  2.填《报喜单》。在每周末发给本周进步明显的“后进学生”,让他们带回去向家长报喜。

  3.游玩。利用节假日,邀约班上的“后进学生”和他们的“帮助人”一起去公园或野外游玩,有时还把这样的活动当作对进步学生的奖励。

  4.写“每日九问”。引导“后进学生”养成每天“自省”的习惯:一问今天影响同学学习没有;二问今天上课开小差没有;三问今天学习上提出什么问题没有;四问今天的功课复习预习没有;五问今天做过什么不文明的事没有;六问今天说过脏话没有;七问今天战胜弱点没有;八问今天有进步没有;九问今天有什么遗憾没有。

  5.写《灵魂的搏斗》。引导“后进学生”自己战胜自己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6.安排当干部。让“后进学生”也有体现自己尊严和才能的机会。

  7.对手竞赛。让每一个“后进学生”都找一个与自己各方面情况接近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展开比赛,并定期让全班评比。

  8.学生作文表扬。经常向全班学生布置写《xx同学进步大》的作文,并在班上大张旗鼓地朗读或张贴,以形成一个催人向上的集体舆论氛围。

  9.推荐好书。有针对性地给有关学生推荐有益读物,并定期和他们一起讨论阅读体会,以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生活。

  反思自己,整天忙碌于教学,对孩子们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师,但当我读李镇西老师一个个育人事例的时候,特别是“手记二: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时我真的万分羞愧。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深深触动了我,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做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真正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以心换心,用爱去赢得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