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我就想做班主任读书心得1200字

admin2025-10-27 14:25:29.0读书心得14

  读《我就想做班主任》一书,最触动我的,是字里行间对“教育者情绪影响力”的深刻叩问,这与书中所展现的“教师情绪管理”片段及“做情绪稳定的妈妈,做情绪稳定的老师”的教育追求,形成了强烈的共鸣。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情绪稳定的教育者,正是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光。

  一、情绪稳定:师者专业素养的“底色”

  书中杨老师的故事令人警醒:一个数学老师的白眼,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学生的自信,让其数学成绩“惨不忍睹”三年;而后来不动声色的和解,又让学生逐渐走出自卑。这让我明白,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在学生心中掀起巨浪。正如文中所言,“一切包含着‘鄙视’‘怨愤’的眼神、话语、动作,都是不专业的”。班主任的情绪,不是个人的情绪宣泄,而是班级育人场域的“风向标”——稳定的情绪能传递安全感,让学生敢表达、肯探索;失控的情绪则会筑起壁垒,让学生怯尝试、易退缩。这恰如妈妈的情绪对家庭氛围的影响,一个情绪平和的老师,和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一样,是孩子心里“可信赖”的港湾。
我就想做班主任
  二、情绪稳定:家庭与校园的“定海神针”

  细想之下,“情绪稳定的妈妈”和“情绪稳定的老师”有着惊人的共性。妈妈在家庭中,用情绪为孩子构建“心理安全屋”;老师在校园里,用情绪为学生营造“成长缓冲带”。当学生犯错时,情绪稳定的班主任会先倾听而非指责,就像妈妈面对孩子闯祸时的耐心引导;当学生迷茫时,情绪稳定的班主任会给方向而非施压,正如妈妈在孩子困惑时的温柔支持。这种稳定,不是“忍”出来的压抑,而是如书中所说的“掌控”——是对自身情绪的清醒觉察,是对教育场景的专业判断。就像文中建议的,师范院校应开设“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的课程,家庭里也需要“情绪管理”的学习,因为教育者的情绪修行,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家校合力的“温柔共识”。

  三、情绪稳定:班主任的“终身修行”

  做班主任,难免会遇到“忍无可忍”的时刻,但正如书中所言,“掌控情绪,而非忍耐情绪”。这需要我们像打磨技艺一样,不断修炼:在每一次想要脱口而出的批评前停三秒,在每一个即将皱眉的瞬间深呼吸,在每一次情绪波动后复盘反思。就像成为情绪稳定的妈妈需要学习育儿心理学,成为情绪稳定的老师也需要钻研教育心理学,理解学生行为背后的需求,用专业视角消解情绪的“易燃点”。当我们能以平和的姿态面对班级的一切,会发现教育的幸福感也在悄然提升——就像妈妈看到孩子在稳定情绪中健康成长时的欣慰,老师也会因学生在自己的情绪滋养下向阳生长而满足。

  合上书页,我更加坚定了“做班主任”的信念,更明确了“做情绪稳定的教育者”的追求。因为我深知,无论是校园里的老师,还是家庭中的妈妈,我们的情绪里,藏着孩子的成长密码;而我们的稳定,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