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读后感1500字左右
以前我对教育的认知只停留在“知识传递”的层面,即老师站在讲台上进行输出,而学生则在座位上接收知识,整个过程就好像他们在进行一场规规矩矩的知识交接赛。郑玮老师推荐我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之后我对教学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它让我看见教育深处的秘密。原来好的教学从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和教师“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一场教师与自我、与学生、与伙伴、与世界的对话。
教师的真实往往比技巧更动人。书中反复强调“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让我想起我高中时期的两位老师。一位总是拿着精心设计的PPT,语调平稳的向我们“传授”知识,当时的我根本记不住她讲了什么,只记得她那顺滑整齐的高马尾和一个月绝不重复的衣服;另一位常穿着沾满粉笔灰的旧衬衫,讲到激动处会手舞足蹈,甚至跑题分享自己年轻时的糗事,可我们班的成绩总是最好的。当时不懂其中差别,如今我在帕尔默的文字里找到了答案:前者在“扮演教师”,后者在“展现自己”。帕尔默说:“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心灵,而非技巧。”这并不是否定技巧在实际教学中的价值,而是提醒教师,倘若将技巧脱离了教师真实的面貌,就会变成空洞的表演。就像针线工具,只有在懂它的刺绣者手中才会发挥它的价值,秀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绣品,所以教学技巧的灵魂,永远在于使用它的教师身上。
学生的沉默里装满了未说出口的期待。最让我触动的是书中对“学生恐惧”的剖析。帕尔默说,课堂上的沉默往往不是冷漠,而是“害怕暴露无知的自我保护”。这让我突然心疼起曾经的自己——在初中时期面对数学课上的提问,我总是低头,不是不会,是怕站起来说错,被同学笑话“这么简单都能答错”。那时的老师只会催促“大胆点”“勇敢点”,却没有老师考虑过,比起“勇敢”,作为学生的我门更需要“安全”。书里那个“来自地狱的学生”的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他在课堂上永远趴着,老师以为他故意挑衅,最后才发现,他是被父亲每天“读书无用”的训斥击垮的。作为教师,在教育里最珍贵的能力,不是完完全全地掌控课堂,而是能看见沉默背后的原因。就像帕尔默说的,老师要能“听见学生尚未发出的声音”,要能够深入理解学生恐惧的来源,倾听学生最真实的心声,并且能宽容学生的错误,对他们进行巧妙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真正好的教师也要学会接纳不完美。帕尔默在书中写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教了30年书的他,每节课前仍会紧张。这颠覆了我对“优秀教师”的认知。原来优秀教师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敢于承认“我也有局限”。在我的读书生涯时也有一位老师,某次被学生问住,她没有随便把我们忽悠过去,反而坦诚地说:“这个问题我得回去查资料,明天我们一起讨论。”第二天老师解答之后,大家的讨论热烈得超出预期。现在我才懂,这种“不完美的坦诚”,比完美的答案更有教育力量。恐惧,是每个教师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我们会害怕被学生质疑,害怕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被学生问住,害怕课堂失去控制。然而这些恐惧并不全都是不好的,我们不应该被它吓到,被它束缚住,而是要勇于直面恐惧,将它们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真正做到超越自我。
读完这本书之后,突然明白“教学勇气”四个字的分量。它并不是教师敢于站在讲台的胆量,而是能够直面自我的真诚;不是掌控课堂的强势,而是能够迎接未知的勇气;不是追求完美的执念,而是承认“不完美”的坦荡。它让我明白,教学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旅途,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修炼。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也让我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直面教学中的种种困难。
总之,《教学勇气》这本书非常值得每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去细细品味。它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而且能够让我们去反思自己的教学,修炼自身,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教学勇气”。希望我们都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直面教学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