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读后感800字

admin2025-07-21 18:13:00.0读后感4

  在这个手机刷不停的年代,《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2》这本书如同一记警钟,点醒了我。原来,真正的教师成长,不在于参加多少培训,而在于能否静下心来好好读书。特别是这本书里说的系统化阅读,让我找到了提升教学能力的"秘密武器"。

  一、专业阅读具两面性需边读边思考

  以前读教育经典就像拜神仙,现在学会带着问题读书了。比如再看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要培养学生思考"这句话时,会想到:现在学生遇到问题就问AI,我们该怎么教真本事?这种边读边对照现实的思考,让老书有了新生命。
读书是教师最好的修行
  跨学科读书特别有意思!有次备生物课讲到生态系统,突然想到《枪炮、病菌与钢铁》里说的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发展,就把两本书联系起来讲。学生们听得眼睛发亮,原来生物课还能这么有意思!

  遇到教学难题时,书里的理论就成了"急救包"。上学期搞项目制学习总失败,后来重读杜威的"做中学",才发现自己光让学生做项目,没教方法。这不就是书上说的"没有支架的学习"吗?

  二、读书真的能改变人

  以前跟风买了很多"教师必读"畅销书,结果越读越迷茫。现在学会给自己配书单:教育理论打地基(比如《教育人类学》),专业知识不断电(学科最新论文),还要懂点心理学(像《认知心理学》)。就像盖房子,材料要搭配着用。

  越会读书越发现,书里教的读书方法超实用!现在读理论书会边画思维导图边读,把《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这样的"硬骨头"拆解成知识框架。读《论语》时发现"不愤不启"和现代教育理论说的"最近发展区"居然是一个意思,这种古今对话太神奇了。

  三、一群人读书力量大

  加入工作室后,发现集体读书就像开盲盒。比如在我们举办的读书分享会中,数学老师用数据说话,语文老师讲故事,碰撞出好多新点子。乡镇学校和市区学校感悟也是各有千秋,这种跨学科、跨区域的交流比听专家讲座还过瘾!

  合上书,我猛然领悟:读书不是给校长交作业,而是教师自我更新的充电桩。当读书变成习惯,那些曾经令我们焦虑的"职业倦怠""本领恐慌",都会随着书页的翻动慢慢消散。正如老教师所言:"你读过的书,最后都会变成站在讲台上的底气。"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