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玫瑰与教育读后感1600字
窦桂梅老师的《玫瑰与教育》是一部充满教育激情与人文关怀的随笔集。这本书不仅记录了窦桂梅作为教师、家长和教育专家对教育现象的种种反思,也展现了她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态度以及对教育的热爱与困惑。书中的文字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流露出慈母对女儿的疼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领导对下属的期待以及智者对朋友的友爱,读来仿佛与一位亲近的朋友谈心,亲切自然,引人入胜。阅读《玫瑰与教育》让我从中汲取了教学实践的智慧,更获得行政管理方面的启示。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
窦桂梅老师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教育的中心位置。在书中,她反复强调教育要回归“育人”的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这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正是现代学校管理应当坚守的核心价值。
窦桂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出了“三个超越”的主张,即“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这一主张体现了她对学生长远发展的深刻思考,她的做法超越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边界,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素养和能力,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学习语言文字,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价值观的引领。这种以文化人、以德育才的理念,使她的语文课充满了人文气息。
窦桂梅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她认为,教育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好学生”感觉,获得自信和尊严。在制定学生评价体系时,不能只盯着考试成绩,而应多元评价学生的品德、兴趣、特长和进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生活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我想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结合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培养目标,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展开。
学生的成长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行政工作同样应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想。
二、以教师成长为重: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质量。窦桂梅老师在书中不仅分享了她作为一线教师的成长故事,也体现出对教师群体的深刻理解和关怀。她从自身经历出发,强调教师要有自我追求和专业精神,并通过实际行动帮助和引领更多教师共同成长。这给学校管理者带来重要启示:以教师成长为重,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人文关怀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体现。
教师要有自我追求,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窦桂梅老师的成长历程表明,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心态和作为。她提出:“教师的自我专业追求如果内化为信念,就不会被消解,从而形成坚毅、持恒的信念。”正是因为对教育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她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教育名师。
管理者对教师的专业引领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主要着眼于教师专业生命的发展,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当像窦桂梅那样,主动深入教学一线,了解教师的困惑与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例如,建立定期听课评课制度,与教师共同研讨教学中的问题,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联盟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互助。
总的来说,以教师成长为重,就是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给予教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这既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也是对教师这一“教育主体”的最大人文关怀。
《玫瑰与教育》全书字里行间都散发着窦桂梅老师对教育、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希望我们都能在“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校园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彼此支持、相互促进。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需要,都能在这个集体中获得成长和成就。
正如窦桂梅老师在书中所写的那样:“我们不过是一朵朵小花,带着一丝芬芳,执着地孕育着、盛开着,以最大的努力回报春天。”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做这样的“小花”,用自己的芬芳去温暖教育的春天,共同培育出更加绚丽的教育之花。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管理是温暖的智慧。我将以窦桂梅老师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成长为重、以人文关怀为底色,努力改进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