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诗意作文故事读后感1600字

admin2023-01-16 16:45:25.0读后感228

  同为作文教学探索者,看到“作文故事”几字,足以撩动我骚躁的心。而“诗意”二字,又让我遐想连连,眼前总浮现出各种妙美的画面来。

  捧读刘勇老师《诗意作文故事》,我的第一感觉是——不讲道理。近些年,在教育中的摸爬滚打,让我在面对学生时总会蹦出一句话:道理不如故事,故事不如活动,活动不如经历。

  以前我也一直在探求,作文教学中究竟有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以让学生理解后即可创作。不停撞得头破血流后,才知道作文教学不可能这样蛮整,每一篇文字都是个体生命对所生活世界的独特回应,哪里会有现成的道路可走。

  当我摒弃那些框框套套,让学生体会生命在文字里流动的感觉后,让作为老师的我欣喜万分。读到这本“故事”时,我有了一种知音的共鸣,准确点说是依靠之感。因为我怕自己偏执浅薄的认识害了学生,所以一直小心翼翼,不敢向外人言。这本书却让我发现,原来厚重如刘勇的老师,也这样不讲体系、套路,陪着学生一起,在诗意的作文中寻找属于师生自己的文字之美。以后我就可以说,这是向刘勇老师学习的。
诗意作文故事
  我把这本书跟同事L老师分享后,她说这本书有两个很受触动的地方:一是里面有学生作品,而且都各具个性;二是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随时翻看。

  还真是一个理性的人。我询问缘由。她说,书中的学生作文,很具这个时代学生的特点,不装模作样,不拿腔拿调,有一种生命活力得以完全释放后的滋养感。像学生围绕“酷”写自己的死党,用“个性拽拽,脾气坏坏,模样怪怪”来形容,不只是活灵活现,还没有那种“善良”“坚持”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实话,L也有对套路作文深恶痛绝的领悟,也一直在与此对抗,当读到书中孩子们灵动的文字时,自然生出赞叹之情。

  “为什么可以作为一本工具书呢?”我问。

  她说,这本书中30个故事,其实是30种作文思路的启发(她没有用“方法指导”之类的词。我很喜欢“启发”一说,这也印证了刘勇老师“作文智慧比作文方法更重要”的理念)。但每一个故事,其实都围绕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在具体的情境中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仔细想想,这些问题何尝又不是我们学生中共性的东西呢?这些作文问题,有的发生在单个学生身上,有的发生在多个学生身上。当我的学生也遇到这些问题时,完全可以翻开来借鉴,刘勇老师已较为成功地解决过了,会大大减少我们查找资料和提炼总结的时间。

  我完全认同L老师的观点。如故事中“双线连四点,融通写传奇”,“双线”“四点”指把写事与说理进行恰当安排,把形、事、情、理巧妙融合,避免了平淡写事的单调和枯燥说理的无味。学生写事,往往抓不住关键,分不出要点,理不清结构,而这样的作文故事指导,看似无形却有形,学生自然体会深刻。

  不过,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有一些感性的体会。

  读到那些故事,大脑里总会想象着刘勇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情境,原来作文教学可以那么美地进行。每个故事之前,都有两行写作小语,凝练当篇精髓。故事里旁征博引,有理有据,让人深思感悟。与学生的对话,有时轻松,有时严肃;学生的反馈,有时自然,有时生涩,这不正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的真实样态吗?这不止是故事,还是与学生真实的生命片段,师生间一起把作文生活过成了诗。

  作文教学如果不从学生的真实问题出发,那跟耍流氓没有区别;作文教学如果不解决学生的真实问题,那是对生命的浪费。读完此书我们还可以加上一句:作文教学如果没有诗意的流动,那就是对文字本身的不尊重。

  学生作文中的问题,虽然有共性,但更多是差异性。书中大多数故事都发生在个体身上,而且有名有姓,不只是给人最直接的真实感,还让我崇敬。自古“因材施教”让无数老师为难,也让无数老师蜕变。糟糕的老师用一种方法教100个学生,好的老师用100种方法教一个学生。书中,刘老师无数次俯下身来,与学生平视,激荡、启发、陪伴学生一起面对问题,提升作文能力。这些都是讲作文道理讲不出来的。

  每一个作文故事,都已构成师生生命的一部分,刘勇老师把作文与生活打通,作为“生活味”作文的探求者,带给我很多启发在这里,我忍不住化用刘勇老师视频中的一句话:生活不是由选择构成的,而是由故事构成的。

  在这些故事里,我也看到了师生之间的彼此成全,这也是诗意生活的另一种表达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