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两篇

admin2025-03-05 14:22:04.0读后感92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两篇1

  事隔多年,我再次捧起这本经典书籍《给教师的建议》,那份久违的感动又重回心头。今天我阅读的是顾明远先生为这本书所题写的代前言。这几页内容阐述的是顾明远先生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高度的概括与提炼,让我们虽未开启整本书阅读,那份期待已在心中酝酿。

  一本经典的书籍本身就拥有这样的魅力,让人百读不厌,常读常新。其中的真知灼见,总会有这一点、那一点,击中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由衷发出这样的慨叹:苏霍姆林斯基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总能透过平常的现象,看到背后的本质,并用浅显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将教育的真谛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的耐人寻味。

  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不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不仅论述如何使学生在智力方面得到发展,如何主动获取知识,还涉及到了学生的和谐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培养。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是十分契合的。我们今天所追求的素质教育,不正是要让学生和谐地全面发展吗?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是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给教师的建议  站在讲台上越久,看到的学生越多,心中的忧虑也愈发重。当我们在关注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现在很多学生的精神方面是空虚的,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缺钙,孩子们生活无目标,学习无动力。这与我们长期以往的忽略是分不开的。而苏霍姆林斯基很早就关注到这一点,他特别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启迪的。他认为,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的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他说,我们时刻不能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作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精神生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800字两篇2

  前二十三条时,总感觉自己仿佛在与一位教育智慧的长者促膝长谈,他用质朴而深刻的语言阐述他的教育观点,让我时不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之路,特别深刻的地方是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注让我感触极深。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学习困难并非他们的“标签”,而是需要教师深入探寻背后原因的信号。这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尤其是今年班级里出现了4个特困生,他们连三四年级的计算都不会做,我也曾经想到过放弃,但本着教育的良知,我不可以这样做,也反思是否自己真正做到了耐心地去挖掘每个孩子学习困境的根源,忽略了孩子内心的挣扎与困惑。几经谈心后,让他们从口算抓起,每进步一点就发一封表扬信,几个月下来他们基本掌握了算理算法,会些简单的计算,学习的信心在慢慢建立,今后,我更要放慢脚步,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引导,帮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正确的航向。

  读到第13条怎样引导学生从了解事实到认识抽象真理时,这让我回想起自己曾经的教学经历,有时在讲解一些高年级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好多学生只了解了知识的表象,即使当时记住了,也很难真正理解和运用。而苏霍姆林斯基的方法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他指出,要让学生在接触和了解大量的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逐步抽象出其中蕴含的真理。这就好比是在一片事实的土壤中,让学生自己培育出抽象真理的花朵。

  今后的概念数学教学中,尽量多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事实材料,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出发,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去认识抽象真理,且在学生遇到困难和疑惑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但绝不能代替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下,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飞跃。

  此外,书中的第22、23条还强调了阅读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着重强调阅读是教育的基石。阅读并非孤立的学习行为,而是连接各个学科知识的桥梁。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能够开启学生理解世界、探索未知的大门。

  在日常教学里,不难发现,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各学科学习中都更具优势。他们能快速理解题意,深度剖析问题,这是因为广泛的阅读拓宽了他们的思维边界,丰富了知识储备。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到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深远影响,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热爱阅读,才能真正点燃学生对书籍的渴望。当我们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分享阅读中的感悟与收获时,学生也会被这种热爱所感染。我们要成为学生阅读道路上的引路人,现在我们学校每班都有教室图书角,年级之间还有漂流书,学校又规定了读书日,这些都能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让学生在自由选择书籍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