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读书笔记1200字

admin2022-08-15 14:37:34.0读书笔记427

  在杨晓蓉老师的推荐下,拜读了《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感受很深。于老师说:“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是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于老师不仅在自己成长中注重读与写,在课堂教学中,读和写也是主旋律。看了这本书,感受如下:

  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著名教育学家高万同老师说:“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课文不读熟不开讲”,把课文读熟读流利是基础,是保底工程。这本书28篇教学实录,每一篇都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和理解。比如《月光曲》中,于老师在读文时,让学生记住“情节、细节,”读的时候要入情入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又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在第一课时,于老师不仅让学生把文章读熟,更要走进人物内心,把人物内心读出来。在《望月》一课中,于老师让班长指定学生读,学生尝试读后,老师范读。值得一提的是,于老师的范读真是惊为天人,在授课之前,于老师读文会读很多遍。因为他深知课文读好了,语文教学才富有生气。在《狐假虎威》中,读始终贯穿全课,读的方式多,面大,读的要求又逐渐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书读好了,课文就理解了三分之一了。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
  以读促写内外整合

  于老师说:“感谢读和写的习惯,它充实了我的人生,成就了我的事业,并且让我人生留痕。”在课堂教学中,于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比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于老师让学生代高尔基的儿子给高尔基写一封回信,给学生7分钟时间,全班交流,并把交流学生从文字到标点,从语气到用词,一一指导,细致具体。学生在写的实践中获得了真实的感受。《月光曲》一课,于老师给了学生一段范文,让学生在文章基础上联想把短文改精彩,学生们发挥想象,一篇比一篇精彩。下课前,又将印好的一篇短文发给学生,让学生修改,补充上联想的语句。整个教学过程中,于老师都注意了读写能力的互相转化,从读到学说,学写,读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幽默课堂尊重学生

  于老师说:他的名片正面写着两个大字:微笑;下面书写着三个关键字:尊重、理解、宽容。比如《翠鸟》一课,学生争着读老渔翁的话,声音一个比一个苍老。于老师说:“别读了,再读你们就成了老头老太了,放学回家爸妈认不出你们来了,那还了得!”这样适当的幽默让课堂变得轻松。《珍珠鸟》一课,评价学生拍拍学生的肩膀说:“你们看,果然很胖”,“谁有困难,请举手,我会走到你的身边帮助你”于老师就像一个顽童,与学生打成一片,能够让自己变成一个与学生一样大的孩子,尊重学生,眼里有学生,是一个真正以学生为本的大师。

  方法朴素效果极佳

  阅读于老师的教学实录,无论是阅读课还是习作课、口语交际课,课堂没有太多的花哨,质朴而生动,散发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在他的课堂上,学生知道读完课题要停顿,知道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会说话,知道每一个汉字不顺都有固定的家。能把课上得水到渠成,浑然天成,所花的精力无需言语。我不禁反思,我们上一节课又花了多长时间呢?

  看完这本书,我陷入深思: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呢?正如于老师所说:教学时,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向于老师的思想靠近,不仅要教语文,还要教学生做人,不枉语文教师这个称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