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900字

admin2022-11-07 14:30:04.0读后感593

  上中学的时候,学过《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那时主要是从故事情节、文学描写方面的课文式学习。20多年后,历经社会大学,再读《史记》中的这篇原文,感觉很不一样,对蔺相如这个历史人物的忠诚、有勇用谋,还有他的大格局更为钦佩了。

  蔺相如的出身并不好,是宦官门下的舍人,这也是后来廉颇看不上他的原因之一。赵王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听闻愿用十五城与他交换,赵王面临的问题来了,秦国很强大,给了和氏璧,秦国许诺的十五城不可得,不给则可能招来秦国出兵报复。这的确是个难题,而蔺相如则被推举去解决这个问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说,“臣愿奉壁往使。城入赵而壁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成语“完璧归赵”出处就是来自这里,然后蔺相如真正做到了完璧归赵。在这个过程中,蔺相如表现出了三个优秀、让人赞赏之处。

  一是智,即谋略。在是否出使秦国上,蔺相如表现出了善于审时度势,分析策略的过人之处,他从道理曲折对比说服赵王应当去秦。在与秦王谈判中,蔺相如准确地判断了秦王只想拿壁,并无拿城来换的诚意,因此他坚持了对赵国最有利的方案,即不能先交出和氏璧。而且在策略上处处占据了一个“理”字,让理亏的秦王无法随心所欲。

  二是勇,即胆识。面对强秦,蔺相如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从秦王手中夺壁,欲以击柱,后又提前将和氏璧送回赵国,只身面见秦王,将道理分析的明明白白,然后用“臣就请汤镬”视死如归的霸气让秦王不得不完好无损的将他送回去。

  三是忠,即忠诚。与秦王的见面,蔺相如始终在维护赵国的尊严,据理力争,在外交礼仪上,不让秦王占半点赵王的便宜,蔺相如对赵国的忠诚形象表现得十分生动可爱。

  蔺相如解决了赵国的外交难题,又有智、勇、忠的优异表现,赵王对他很是器重。蔺相如的智慧和格局在这个时候又得到了新的体现,他不与廉颇争功,躲避廉颇以免引起误会,说出“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大格局之话,让廉颇也自愧不如,负荆请罪,最终成为一段将相和的佳话。

  智、勇、忠,有格局,感觉格局这个是最难的,需要大度的胸怀,蔺相如具备这个品质,让人敬佩,因而他也有出将入相的能力了。

  太史公评价蔺相如是”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这个评价感觉是非常贴切的。对今人而言,蔺相如确实是一位值得学习的榜样。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