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内在动机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3-02-13 14:51:47.0读后感380

  对于自我,一直都抱有好奇心:

  自己是什么样的性格?适合做什么事情?以后该怎么发展?为什么做事情都坚持不下去?为什么坏行为一直改不了?内在动机这本书给我了一些感悟,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很多时候,事情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做出这个行为更多是被控制的,而不是我们自主的行为,而控制的行为一直没有外界施加的压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要想坚持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需要是自己自主去做的。

  理解自主、真实性和自我的关键是称为正好的心理过程。实现自主意味着根据自己意愿行事,也就是说,凭自己的意志做事,并感到自由。

  内在动机而非外在动机,才是创造、责任、健康行为以及持久改变的核心所在。如果说引起最负责任的行为的最强大动机必定来自人们的内心,如果说这种动机必定扎根于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比如患者或者学生)的自我深处,那么,人们怎么才能创造条件让他人激励他们自己?
内在动机
  坚持做一件事情还需要胜任感,胜任感能激发内在动机,使自己更有动力去坚持养成好习惯。这一章主要讲了胜任感,作者认为胜任感是除了自主之外激发内在动机的第二个因素。要使外部动机成为激励因子,就必须明确应该做出哪些行为以及他们将会产生哪些结果。行为标准最好符合原则,而不能是笼统的,否则会产生误导。

  当一个人接受有意义的个人挑战,并且朝取得成就而全力以赴时,就能感到自己是胜任的。

  赞美和评判都可以是控制性和非控制性的,区别在于怎么运用?为了不破坏内在动机,就必须尽力减少控制性的语言、控制性的方式,以及你自己控制他人行为的意图。

  最近有个很深刻的感受:不管做什么,包括读书、运动、与朋友相处、旅游等,都需要自己发自内心的想做,而不是应该、必须、不得不去做才会感到自在与愉悦,才会真的去想把这件事做好,而不会想着靠别人来指导监督、按照别人意愿行动。

  健康的内化需要社会支持。为了内化和整合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必须在提供内化结构的社会环境中满足自己的基本心理需求,即自主、胜任和联结。

  人们在支持自主的行为(提出理由、承认感受和尽量不施加压力)出现时内化了某条规则,那他们也就整合了该规则,并在随后的行为中感到自由,并表现出对任务的喜爱和相信着对他们个人来说很重要,会带着真正的意愿去做这件事情。

  控制情景中的内化程度只是内摄,模范学生是内摄的一种。某些模范学生顺从父母和老师的意愿,认为自己应该这样做,认为这样做可以得到表扬。这种顺从是集中精力取悦他人,而不是找出什么适合自己,自己想去做。

  个人对联结的需要,加上社会化代理人对自主的支持,使得人们富有责任感,因为他们变得真正自由了。

  设定界限是一种表达人们的权力和社会中存在界限的方式。因此,它帮助人们在选择时负起责任。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界限设定的效果。

  在教育领域,除了提供一个理由,更有效的方式时鼓励人们自己思考为什么一项任务对他们来说可能是有用的。甚至在学生或员工被告知必须做什么以及必须怎么做时,鼓励他思考为什么他们要被要求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去做,着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解决任务,当他们完全明白为什么某件事情很重要时,他们会更加愿意自主地去做。

  给孩子和学生设定界限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告诉他们,生活中充满了选择,每个选择都有它的后果,他们可以选择他们想要的,但需要为承担后果做好准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