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读后感2500字

admin2023-01-31 14:47:03.0读后感378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让我深深感受到一位有爱会爱有智慧的家长和老师的重要性。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及幼儿园教师,有幸读到李跃儿老师的这本书,李跃儿是孙瑞雪的学生“爱”是永恒的话题。拿到本书让我思考什么是幸福?孩子的幸福在哪里?谁决定孩子的幸福?作者李跃儿是一位智慧与行动并行的老师、妈妈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案例述说“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给我们很多启示和实践引领,让我收获颇丰,在育儿及育人的生活实践中给了我很多观念上的引领的方法策略的借鉴。感受最深的三点:

  作者将家长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最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造成。”

  这句话可能需要我们辩证的去思考,但是其中说的第二类家长让我深有感触,可能周围也会有类似的家长我觉得不在少数。大环境下给孩子很多压力,更给家长很多压力,望子成龙成凤的想法急切,虽然我们可能受过大学或高等专业教育,但是很多家长却没学过怎么养育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孩子,我们以为把我们认为最好的吃的用的给到孩子就可以了,孩子的排名成绩就代表我们的教育的成功度,我们急功近利我们盲目自信我们自以为是(突然想到一本绘本《安的种子》就像书中给我们的启发:父母不安心工作,孩子还能安心上学吗?像安那样静待花开,等待是一个过程,会付出辛苦,关注过程。有一种孩子是“人家的孩子”真正的陪伴和守候。有效陪伴孩子。暂时成功之后不可骄傲。)真的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很多时候真的不如二三十年前,我们的家长,他们很多不懂教育也没有责任心,我们无拘无束的在大自然中自然长大,心智发展健全,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即使走进学校也能够很好地发展。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我在思考我属于哪类家长,对教育一知半解又有强烈的责任心,更确切的说,了解了“各流派”的育儿经反而不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别人家的孩子”的对比心理产生了育儿的焦虑从而,将焦虑通过“报辅导班、成绩排名”强加到孩子身上,在接下来的育儿过程中我要放平心态,“静待花开”,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赢在起跑线上”,相信自己,更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开心快乐是教育的前提。当你纠结焦虑不知所措时,那就去爱好自己,爱老公(老婆)吧,做孩子的“服务生或像心理医生一样去倾听孩子”。

  撒娇、“胡闹”的儿子为了赢得我们的爱:“个头快跟我俩一样高了,两只手耷拉着学小狗,问他话的时候从不用语言回答,用狗的叫声回答,汪汪表示高兴,拐几个弯就是不满意,要是发出“吱吱”的声音就表示心里很难受了,就像小狗挨了打一样。到最后干脆就在地上爬了,不用腿走路了,完全退化到婴儿的状态。所以我就对他说:你要是再这样下去就会变成女孩,变成娘娘腔的。仍毫无缓解的迹象。有一天偶尔翻开《倾听你的孩子》,上面说道:如果孩子想要吃一块饼干,要是他正常地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这就是饿了;如果哼哼唧唧地说,就不是饿而是需要爱了。这个时候母亲要抱上他,一边抖一边说:我们来吃饼干,我们来吃饼干,直到他自己下地为止,这是六岁之前孩子的情况。我一下恍然大悟,想到这大概就是我儿子的“胡闹”,他是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胡闹的。他是以这样的方式赢得我们的爱,进行心灵创伤的修复。我便立刻采取对策,两个月下来,他就好了许多。每当他撒娇的时候,我就把他揽在怀里,亲他,抚摸他的脊背,边抚摸边跟他说话,直到他安静为止。我与老师一道迫害了儿子10年,说什么也要把他挽救过来。从三岁开始只要往我身上贴我就会把他推开,从未很好地给予相应的爱抚,因为我妈妈老说那样做会把孩子惯坏的。后来有一天,儿子一人在家,我打电话回来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在撒娇。我很奇怪,问给谁撒娇,他说给自己。我说为什么自己给自己撒娇呢?他说等妈妈回来之前把娇撒完,妈妈就不烦了。我听了很难过,心想儿子心里还是没有彻底放松,还想着他的撒娇会让我们不舒服。于是我就打消他的这种顾虑,告诉他可以撒娇,多厉害都行。这一下才算完全放开,渐渐地,撒娇的症状开始减缓,到后来,进展到只是偶尔撒一下、或者喊一声“娇”就算完事。

  我对上面这段话感触特别深,反复听了3遍,因为正巧和老公讨论起,大宝(7岁)最近的表现太异常了早上不起床,起床不会穿衣服了,还要求抱着下楼,不然就哭闹……一句话不合适就哼哼唧唧,表哥来家玩哭闹着不让他回家……一眼看不到我就喊妈妈,如果出去了就把电话打爆大喊“快回来”,我尽量给他好好说但是几乎不管用,说教了半天也没有多大作用,爸爸看了就说这么大的男孩了怎么跟女孩子似的,不能惯着他,气急了就生拉硬拽……“如果孩子想要吃一块饼干,要是他正常地说“妈妈我要吃饼干”,这就是饿了;如果哼哼唧唧地说,就不是饿而是需要爱了。”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我,这不就是说的大宝吗?是不是因为缺爱了呢,那就试试吧,早上起床,我就轻轻抚摸慢慢叫醒他,抱抱就抱抱,发现到了学校后很顺利的就进班级了而且时间和之前催催赶赶差不多。减少说教,从他的角度出发,先理解顺从他的想法,然后再根据情况适当的引导……正巧去泰安学习两天,第一天晚上,大宝打电话哇哇哭我以为和弟弟争抢东西了,奶奶说是想妈妈了,第二天打电话张口说了一句有史以来我最好听的称呼“亲爱的老妈你啥时候回来”,我感动的快哭了感觉一下子拉进了母子之间的距离,原来的他一直没放开,之后又有“老妈别看手机了赶紧给你儿子讲故事”……,最近一段时间即时我和老公有事外出也不要紧,本来担心在家哭闹,结果打电话给奶奶问情况时大宝说“老妈我和弟弟玩的拜拜……”

  在实践中让我充分的感受到爱不是教育的一个部分,而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必须要在爱的基础上建立,少了爱就无法实施教育。家长爱孩子了,才能找到适合于孩子的内容和方法,这样孩子才能爱你。爱是教育的基础,会爱才是根本,否则我们父母的爱就会变成“错爱”。作为父母,在孩子成长路上我们在爱的基础上在了解理解尊重的前提下,放手孩子的成长,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副驾驶”而不是驾驶员掌控孩子的成长,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服务生”,适时的服务孩子,而不是包办孩子的成长。

  作为两个儿子的母亲我该如何去看待儿子的“撒娇胡闹”?如何去应对孩子的“撒娇胡闹”?在实践爱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给予孩子高质量爱和尊重,在爱的过程中,在智慧的互动过程中更加了解理解我们的孩子,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建立的过程是不断思考和磨合的,给彼此时间空间和机会,以爱为础,以会爱为根本,找到适合每个孩子每个家庭的成长方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