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700字

admin2023-02-21 16:28:09.0读后感329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700字1


  《万历十五年》,一本在大学历史学专业必读的书目,大学老师就曾经很通俗的介绍给我们说“《万历十五年》,不是很厚的一本书,却写了很多历史演变的背后故事,去看看吧也不花时间。”

  这个假期再读第二遍,依然有感。该书主要通过六号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首辅张居正,中庸代表申时行,清官代表海瑞,大将军戚继光,哲学家李贽,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把文臣武将们的一生联系起来,向我们展示了万历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情况。

  阅读此书我得到三个启示。一、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中,不可事事包揽,既要培养其才能,又要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否则教育就只存在理论。正如书中小皇帝自幼对张居正的依赖,而张居正和太后的包揽,使步入少年时期的万历皇帝在迷惘中堕落,又让青年时期的皇帝不能大展拳脚,正如今天的父母溺爱孩子,反而不利于其发展。二、小人物看大历史,人物的结局预示着时代的走向,在书中描写的风云变幻情节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学专业知识,明朝的内阁制度、经济制度、地方制度等作为理解文章的知识辅助,同时又可从书籍中印证所学的知识,应用了历史学科中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三、庙堂之高,即便是皇帝,深陷僵化的体制也会身不由己。明朝作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强大的汉人王朝,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都达到了顶峰,但却未能实现转型而是走向灭亡。故而今天的我们要注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只有不断的探索和反思,才能将路走得长远。同时这本书的畅销和名誉,恰恰说明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之大,我们应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去研读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
万历十五年
  透过小人物去看大历史,每当读到有血有肉鲜明的历史人物时,不免心中热血,时代造就了他们,其一生所为,也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暗示了时代的走向。在历史洪流中,唯有坚持本心,才能不随波逐流,也许个人的力量渺小,但依旧心系天下,如此上下求索,不失为读书人,方得始终。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700字2


  “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万历十五年》

  有人评价该书说:“《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用张居正申时行讲政治,用海瑞讲经济,用戚继光讲军事,用李贽讲思想界,线索一气呵成,事实充分,见解透彻清晰。”

  原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枯燥无聊的历史专业书籍,但意料之外,作者用的是比较轻松有趣的方式,跟我们讲述了万历十五年前后的历史。本书给我们呈现了万历十五年六个人物的故事:清廉孤傲的海瑞,离经叛道的李贽,有勇有谋的戚继光,渴望自由却被皇位“禁锢”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呕心沥血但最终被冠以“奸臣”之名的张居正,圆滑中庸的申时行以及许许多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不知名的小人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黄仁宇先生通过这6个人的人生轨迹,带领我们一窥明朝的历史变迁。

  万历皇帝朱翊钧原本也是踌躇满志的少年,想要励精图治,但当认识到自己无实权,只是官僚集团的象征时,最终意志消沉,无为而终;李贽,极具离经叛道精神的人物,在儒家道德伦理至上的年代,人们的一举一动都受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约束和限制,然而李贽确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敢于质疑批评理学,不断尝试打破旧规;海瑞,对清廉正气的追求近乎偏执,深受百姓的爱戴,然而在官官相护、尔虞我诈的朝廷里,单纯做一个为国为民的清官确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戚继光——一位孤独的将领,战功赫赫,然而晚年凄凉,一贫如洗,最终在贫病交迫中死去......不同的人物,却有着相似的惨淡结局。

  该书提到的6个历史人物,我们也曾在历史教科书上浅浅了解过他们的事迹,然而当读完《万历十五年》后,才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历史人物:他们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人物,但同样也只是芸芸众生里的普通人,无法和强大的文官集团抗衡,终是抵不过时代的洪流。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700字3


  常言伴君如伴虎,死生两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的辅政之路都着实走得辛苦。张居正大刀阔斧搞改革,清除积弊,开源节流,为此压制君权,压制朝臣,导致积怨暗涌,死后人亡政息,下场透着悲壮的理想主义。申时行为人宽和,力求安定,明里团结大臣,暗中迎合皇帝,费尽心力弥合君臣间隙,最终留下庸碌无奇,鼠首两端的背影。

  至于海瑞和李贽似乎是两种极端,昭示着两种趋势。海瑞代表愈加崇高难以企及的道德准则,李贽代表崇高道德高压下显得绝望的现实,道德愈崇高,不是圣贤的凡夫俗子就愈渺小,就会反抗,反道德而行之;现实愈严俊,刻板的道学家就愈加鼓吹道德,将道德提的愈高。于是表面仁义道德的士大夫背后男盗女娼再也见怪不怪了;于是贪赃枉法寡廉鲜耻的伪君子施施然披上道德外衣也就习以为常。

  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至万历十五年,早已走向没落。心怀继绝世,举废园,柔远人,来百工理想的黄仁宇当回顾这段历史时,也只能无奈地说,中国的革命好像一个长隧道,需要一百零一年才可以通过,而我们的生命纵长也难过九十九岁。而依我看来,这一切的悲剧都与发展至没落的制度脱不开关系。一套好的制度,让人人受益,社会向前发展,而一套坏的制度让人人相争却无人受益,最终损害了整个社会,中国人自卑,自囚于历朝成宪祖宗之法,而中国人又自信,个个觉得聪明绝顶,以为能够在僵硬体制下戴着镣铐长袖善舞。结果又如何?万历长囚深宫,张居正死后抄家,申时行生前被骂,戚继光孤立无援,李贽无人理解,声名远播如海瑞也只是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以任栋梁者。

  良好的制度建设至少跟人才的自身努力同等重要,能减少对立和冲突,增进协作与互益,万历十五年,借助一皇帝二首辅三大臣令人唏嘘的命运,浓缩了在不良制度下苦苦挣扎的众生相,展示了一个社会积重难返,走向崩溃的背影,知微见著,借古鉴今,这也正是黄仁宇所谓的大历史观,也正是《万历十五年》中展现出的历史的智慧。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