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读后感1800字

admin2023-01-09 14:32:48.0读后感559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那么他就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反思?反思什么?什么时候反思呢?

  《和儿童一起学习:促进反思性教学的课程框架》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该书通过“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将教师自我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指导儿童学会学习”“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五个关键的核心实践经验,从儿童的视角进行分析,并配套相应的生动教学活动实录、案例反思,激励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到教与学这一动态过程的思考中。阅读之余,也增强了我作为反思型教师的信心和决心。

  01、巧思——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

  “材料对幼教机构的教育价值取向起支持作用,决定与儿童生活、学习的可能性和行为。材料的收集、准备及摆放反映了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所以我们要乐意发掘有趣的材料并把它们提供给幼儿”。书中柏林顿学校的老师们根据正确的儿童观巧妙地选择材料,为感官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巧”字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心思灵敏,恰好之意,这也促成我在开展中班生成课程《网不住的好奇心》时,如何通过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巧妙地为幼儿提供材料,催生课程内容,有了清晰和巧妙的介入。看,孩子们在美工区做蜘蛛网时,我先提供了一次性筷子、毛线,鼓励他们尝试模仿蜘蛛织网,在织网过程中当孩子发现筷子太小不易操作,绳子跑来跑去很难固定时,我又和孩子一起想到了麻绳和树枝,在教室的中间留出了大片场地来支持孩子织网。当孩子掌握了简单的织网技能后,我又投放了3D打印笔,尝试另一种织网方式。材料的不断转化,提升了幼儿织网的经验和能力,持续性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对蜘蛛网的认知也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巧妙制作材料,赶巧材料投放的时间,巧思教师介入的时机,多“巧”联动,帮助幼儿保持持续性的学习兴趣,也更好地支持课程走向,提升课程质量。
和儿童一起学习
  02、慧思——指导儿童学会学习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教师”?十年的职业生涯让我不断漫漫求索我的为师之道,直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更是坚信了我为师的选择和初心,尤其是提到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换言之就是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有了这些知识的积淀不就是一个智慧型教师在成长吗?这不禁让我想到书中案例《利用乐高积木学习》中的科尔斯顿老师,他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对智慧型老师的一种理解和彰显。当孩子们日复一日在建构区搭建乐高积木时,科尔斯顿老师没有直接把游戏将其他方面引导,而是尝试利用儿童搭建积木的能力以及对积木的兴趣,向他们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把自己搭的建筑画下来。孩子一开始拒绝了,但是老师鼓励孩子学着画,慢慢的,孩子们喜欢上了表征积木作品的活动。当孩子们有新的搭建作品时,老师引导他们围绕兴趣点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尝试画下来。在此基础上,老师又提供多样的材料来支持他们继续搭建,不断尝试新的挑战。科尔斯顿老师的一步步指导,使孩子通过记录、思考、合作、尝试,获得了独立、合作的终身学习者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倾向性。科尔斯顿的“慧”,慧在观察,慧在眼里有儿童,慧在坚持,慧在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看到了一名智慧教师在行动,也坚信智慧在坚持中。

  03、勤思——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用儿童的方式看世界,教师必须坚持成人的世界观,同时运用儿童的逻辑提出新想法”。新想法从何而来?让我不禁想起叶澜教授说过的一句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这就说明教师要勤于每一个活动的反思,课后的反思、孩子观察的反思、环境创设的反思、组织活动能力的反思、和家长沟通的反思等等。也呼应了新时代幼儿园教师所要拥有的专业能力,即观察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环境创设能力、设计与组织能力。要想成就自我,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勤”是关键。

  合上书本,摒除杂念,静思片刻,思绪万千。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背景当下,我们如何更好地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课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班级环境到班级文化彰显,从儿童行为的观察与记录到指导儿童学习的具体过程,将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常态工作转化为有意义、有追求、有特色的工作创新模式。让我们一起认真“反思”,努力将反思变成专业成长道路上的一种行为自觉和一种品质追求!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