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读后感1000字

admin2023-01-09 14:31:18.0读后感443

  连续几日,反复阅读了余映潮老师的《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掩卷沉思,我想到以下几个字略能表达我的阅读感受。

  “纯”

  指的是余老师对语文发自内心的、纯粹的热爱。在书中类似“这个过程充满了意趣”“常常会让人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一种特别的乐趣”“师生共同演绎和谐的教学乐章”……这样的句子比比皆是,字里行间余老师对语文教学的赤诚与热爱,溢于言表。

  “雅”。

  余老师始终追求的是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何谓“语文味”?我觉得大概就是书中多次提及的“文气”“文雅”“雅致”“精美”“精致”的语文课,即书中所述的“充满浓郁的语文气息”“文气十足”。在余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经常会见到让学生“找一组雅词”“课文集美”“美点寻踪”……余老师哪里是教语文?分明是引着学生在语言文字里徜徉,一路探寻语言文字的珍宝,一路欢喜,一路歌。
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
  “细”。

  余老师对课文研读之细,细到一句,一词,一字,乃至一标点。单就一个朗读训练指导,就有“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读出韵脚”“读出层次”“读出感情”(如赞叹的语调,喜爱的情感等)等。

  “深”。

  余老师对课文有着很深的体悟。一位语文老师没有深入地阅读文本,深入地思考探究,是很难有敏锐的语言文字捕捉能力的。“多角度反复阅读”这是余老师在书中多次提到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正是因为对文本研究得深,才有他“一文多用”“一课多案”的主张。

  如一篇简短的自读说明文《屏》的教学,余老师给学生的心田,种下了精美的传统文化种子;唐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余老师则以“边塞诗联读”的方式组织“顺势引申”朗读活动,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整体感受了边塞诗的艺术特色;《马说》的教学,文中11个“不”字,串起了全文的朗读教学线索,更是余老师反复体味,深思熟虑后,独具匠心的发现。

  书中写道:

  “教学-马说,笔者研读教材不下几十遍,听读、吟读教材不下几十遍,终于发现了此课朗读教学的线索:语气。”

  先生研读教材之深可见一斑。

  “厚”

  “纯、雅、细、深”的基础,来源于一个字——“厚”。先生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厚的文学素养,纯厚的人文素养,是我等望尘莫及的。我想起肖培东老师的报告里一段话:“我们应该多向我们的前辈们学习。寻找我们与前辈名师的差距:文化积淀方面的,对待事业方面的认真执着,对待教学工作方面的善于思考,持之以恒……”

  是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在书中写道:“教材其实就是师生面前的一座春城,只要‘盘’得好,就会春光常在、春花常开。”先生就是带着学生徜徉语文春城,沐浴语文春光的人,先生更是让学生欣赏语文春花,嗅到语言文字芬芳的人。

  为师如此,如此教语文,师者,生者,何其幸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