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历史选择了井冈山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13 14:40:05.0读后感353

  初心是远行万里的信仰,初心是再度起航的光芒。曾经在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上,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怀揣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伟大梦想,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出一条成功之路,培育出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从井冈山斗争的历史分期到独树一帜的建党实践,从中国特色革命之路的探索到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我再次重温历史,无数的思绪在这里升华。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从茅坪八角楼的灯光到朱毛红军的挑粮小道,从鲜血染红的小井红军医院到黄洋界上的隆隆炮声,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照亮了幸福中国的伟大前程,铸就了中国革命事业的一部辉煌的史诗,培育了薪火相传的井冈山精神。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我们听着这首脍炙人口的《映山红》,就仿佛跨过时空与革命先烈的英魂进行温情的对话。国家的命脉代代相传,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走过73年峥嵘岁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下正不断开辟出崭新的未来,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看到茨坪南山公园山顶那把高擎的火炬,我们就会想起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有一支穿草鞋的队伍,沿着这条路,把华夏的版图一块一块踩红,让鲜红的旗帜根深蒂固。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历史选择了井冈山》这本书中记载的陈毅“黄屋”内的大厅会议室、毛泽东“白屋”内的天井、红军医务所墙壁上的弹孔、房前的“读书石”和房后的“常青树”、独具特色的“工”字银元、经粪便浸泡后布下杀敌的“竹钉阵”等,真实还原了那段生与死的艰苦革命史。
历史选择了井冈山
  读着书中对黄洋界战役的描述,我仿佛听到冲锋号角就在耳边响起,看到革命战士就在眼前。红军以弱胜强,以不足1个营的兵力打败了敌人2个团的进攻,战斗异常的激烈。期间,毛泽东、朱德与战士一起挑粮上山的那条崎岖小路,曾歇息过的那棵树,依稀尚在,默默见证着历史……

  茅坪的夜,八角楼的灯光亮到很晚,那盏清油灯,至今亮在无数人心里,连部以上夜晚办公可以点三根灯芯,堪称我军最初的待遇规定。但毛泽东坚持每晚只点一根,微弱的灯光下,光辉思想喷薄而出,队伍中不少人曾留学欧美,很有“国际范”,却为毛泽东朴素的理论所倾倒。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井冈山沟壑泥土里生发的道理,如漫山遍野浴火重生的苍松翠竹,浩浩荡荡铺陈出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八角楼里贮满昔日的生活气息,这里保留着一个叫贺子珍的伟大女性,为这间阁楼营造的温暖体贴和无限爱意。就是在这八角楼里,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可恨奸佞引贼入,烈士命陨红土埋;井冈处处遗忠骨,松树风格励吾侪。”1929年1月29日,反动派在叛徒陈开恩的带领下,窜入小井村,因威逼利诱也无法从伤员口中得出红军转移的方向,而恼羞成怒,将小井红军医院130多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全部活活枪杀。战争是残酷的,有多少伤亡就意味着有多少家庭的支离破碎。在那个年代,本该青史留名的他们,很多的战士却来不及留下一封遗书,甚至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所谓的魂归故里,依然是一份沉甸甸的念想。

  每次回顾历史,我们总有许多的感动。我们怎么能够忘记,那些为革命献出了生命的英雄。他们正值风华正茂,却承担起了革命重任,他们也有爱情与亲情,却为后人的幸福而甘愿舍弃这一切。然而,历史已经久远,石碑无声,烈士无言。仅1927年至1929年期间,井冈山就有4.8万人倒在国民党右派的明枪暗箭、血雨腥风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千千万万革命者用鲜血染红的战旗,用生命铸就的丰碑,已经深植于我们的灵魂,成为无法忘却的纪念!

  烈士刘仁堪。他曾是(中共)莲花县委书记,被捕后仍然在囚车里一面高喊革命口号,一面宣扬革命道理。敌人因此割去了他的舌头,他就用脚蘸着自己的鲜血写出了“革命成功万岁”。

  烈士伍若兰。朱德之妻,面对老虎凳、辣椒水和各种严刑拷打,坚贞不屈,坚定说道:“要我和朱德脱离关系,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敌人将她枪决,残忍的砍下她的首级,悬挂于江西赣州城门上示众,并用刺刀一刀刀捅向她肚中四个月的孩子,还将她的身子劈成四段,浇上汽油焚烧。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勒,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里头。”红军阿哥就像闪耀在这片土地上的星辰,有着坚强与柔情,在黑暗中觉醒,毅然的选择烈火与热血交织的人生。

  信仰有多重,不经历坎途的人,不能体会它的分量,革命的先辈们,在征途中用自己的血肉加深着信仰的深度,而正是这样的红色基因,决定着这个家族的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全党:“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伫立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回望红色井冈来时路,一枚枚红色地标、一点点“星星之火”,深远影响了中国革命进程。

  掌握精神密钥,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初心力量,中华儿女须臾不忘“从哪里来”,时刻牢记“到哪里去”,壮丽百年,踔厉奋发,奋斗新时代,俯不愧历史,仰不愧未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