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读书心得2500字

admin2022-09-26 15:19:36.0读书心得589

  第一次接触王荣生教授的书籍是在2019年的河南省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期间,我研读了《写作教学教什么》,当时就被书中的理论吸引,深感此书对于写作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操作价值。

  再次读到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越发感到这是值得慢慢读的书,书中既没有太多的晦涩感,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理论,反而是恰到好处的案例分析,抽丝剥茧,条分缕析,让我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阅读教学应该遵循哪些策略,解读文本应该采取何种途径和方式。在书中,王荣生教授对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教学”进行了概念的厘清。很多时候,我们对什么是“阅读”、什么是“阅读能力”、什么是“阅读教学”的理解是模糊的、笼统的。书中提到,阅读是对某一种特定体式和特定文本的理解、解释、体验、感受。

  “阅读能力”约等于“阅读取向”加“阅读方法”。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第一,抱着什么样的目的,以怎样的姿态看待文本。是实用的目的呢?还是文学欣赏的目的呢?还是研究的目的呢?第二,在这个文本的什么地方看出什么东西来。是从一张便条看出它的基本信息呢?还是从诗歌中看出它的诗意和诗味呢?我们平常所说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际上就是指导学生抱着合适的目的去看待特定的文本,并指导学生在特定体式的文本里,能从重要的地方看出所传达的意思和意味来。这也正是我们阅读教学在做的事情。王荣生教授在书中强调“语文教学不是语文教师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老师的问,是促使学生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去探究课文的意思和意味。”“新课程其实是呼唤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学相对丰富、多样,使学生的学比较有结构、完整。”这些更启发我对目前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的思考。
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
  身为语文老师,我们不能忽略一件重要事情:阅读,其实也需要引导。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一书,就针对阅读教学做了精彩的剖析和指导。

  阅读是什么。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讲“阅读”概念的时候,王教授就指出:“阅读是读者自愿、自主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行为贯穿阅读之前、阅读之中和阅读之后。”反思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阅读教学没有预热和铺垫,课堂指导缺乏方法,阅读教学结束了,学生对阅读的探索也就结束了,没有留下余味。其实,语文教师不应该只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进书本,而最终是要学生走出书本,让学生带着对阅读的兴趣,走向家庭、走向图书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该是阅读教学最核心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都是为这个核心对话服务的。所以,学生与文本对话应该是充分的、完整的、直接的。基于这种理解,王教授提示我们:对话,首先应该是倾听。求知的态度,理性对待不同观点、意见的态度,对陌生乃至异样经验的开放态度等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首先不能过于局限学生的阅读思维,以刻板的印象或价值观念,限制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让他们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

  立足学情。在听一些公开课的时候,往往也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的文本解读也许是到位的,教学设计也精巧,基本功也扎实,可是实际的教学并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就是因为没有立足于学情。这本书也倡导:教师要根据学情有针对性地确立或调整阅读的重难点,选择阅读方法,克服教学的盲目性,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不重视学情,我们就会在学生“已知”的层面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学生真正的困惑却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如何依据学情呢?钱梦龙老师的一段话也许会给我们以启发:我是初中毕业生,我的语文水平不高,我备课的时候自己觉得理解起来有点难度的地方,我想学生可能也会较难理解。我自己看了好几遍才看出来好处的地方,我想学生也很难看出它的好处来,我就在这些地方导一导。因此,教学内容如何选择?应教学生不懂的,从学生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内容。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下一步自然是考虑怎么教的问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教的活动”占据了课堂的江山。教师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讲,各种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不停地切换,教学环节一个接一个地呈现。教师的活动将学生的时间挤占得所剩无几。导致学生只能被动的听,被动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活动零散,杂乱,无章法。鉴于此,立足学情相当重要。

  那么,如何改变现状?王荣生老师认为,要重建语文课堂。而语文课堂重建的关键点是将课堂教学以“教的活动”为基点,逐步转变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具体做法是:第一,学生的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展开。即确保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活动。第二,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即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第三,班级的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共同的学习经验。即教师不是面对四十几个、五十几个散乱的学生,而是面对四十几个、五十几个学生所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与班集体发生着交往与对话。因此,评判一节课的优劣,不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的怎么样。

  文体思维。王教授非常重视文体思维。这本书的第一章、第三章和第四章花了很大篇幅在叙述阅读教学与文本体式之间的关联。书中讲:“把小说当小说读,把诗歌当诗歌读,把散文当散文读,不仅是阅读取向,而且预示着各自不同的阅读方法。”文体思维的本质,其实是引导我们与文本深入地对话,进而以合乎文体特征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在进行文本解读的时候,不关注文本体式,那么解读就会出现问题,教学内容的确定上也就会出现“教学内容不正确,不合适”的问题。如诗歌、散文、小说,不同的体式,解读的方法就不一样。同样的文体,如散文,又可以细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说理散文,那么在解读的时候又会有不同。因此,合适的文本解读有以下两个特征:第一,阅读取向常态,也就是像正常人那样来读一个作品。第二,阅读方法要契合这种文章提示本身的要求。这种提示的文章要读什么呢?读哪些地方呢?要合法,要有理有据。

  这本书还有太多需要好好品读的观点,有些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比如,讲到“品味语言”。“品味语言”所要品味的,不是“用于积累”的,“脱离语境”的“好词好句”,而是那些在具体的语境中贴切地表达意思的词句。比如,讲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是由声音传递感受。朗读既是理解、感受的过程,也是对理解、感受的表达。这些观点就如同清新的风,吹散执教者眼前的迷雾,也促使我们更多地去反思自己的一些做法。

  该书既有理论的高度也有实践操作的范例,是贴近一线教师需要的指导佳作。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要像王荣生教授所讲的那样潜心研读课文,充分关注学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堂课,聚焦于一点,通过一篇课文,学习一种写法,一课一得,课课有得,师生才能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教学。

  读书,行路,感悟,成长。我们从不孤独,因为有人同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必须用更渊博的知识,更精进的专业能力去服务学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