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深度学习读后感1500字

admin2022-12-04 15:31:43.0读后感624

  钟启泉教授在《深度学习》第七章探讨了“深度学习视域下的课外作业”,对课外作业的的性质与功能作了精彩论述,并提出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目的,因应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达到拓展深度学习的目的。

  当下“课外作业”的陋习不言而喻,积重难返。“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促使广大一线老师对“课外作业”进行再认识。《深度学习》指出“时代变了,社会的诉求与学生的需求变了,学校的课外作业却一成不变——这就是当下严峻的现实”,还指出课外作业的众多认识误区。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如下建议:

  1.纠正观念:容许老师不布置作业,让教师从必须布置课外作业的义务中解放出来。“不布置作业”不是无作为,更不是否定作业。钟启泉教授在他的另一本专著《课堂研究》中表明“所谓零作业、零负担、零起点,通通是无稽之谈,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做作业,而是在于做怎样的作业。”可见,作业是要有的,但不是“必须布置”的。现实情况是,教师每天布置作业,学生每天有写不完的作业,作业成了老师“追捕”学生的利器,通过大量作业以求“高分”,把学生牢牢地捆绑在知识训练之下,不得动弹。教师很少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心理和成效。没有教师会忘记布置作业,没有老师质疑作业的功效。从高层的行政到一线的老师到终端的学生,都是忙忙碌碌应付各种作业。事实证明,大部分作业在缺少论证其有效性的情况下被一次一次,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地复制布置。因此,作者提出要明确区分“必须做的作业”与“支撑学习的提案”,还认为“培养好习惯”与“做好练习题”并不是一回事。过分地让学生服从指令让教师布置的作业,无异于剥夺学生学习的乐趣。
深度学习
  2.作业要转型:倘若非得布置作业不可,可采用不同于以往的方式。有老师认为教师布置什么作业,学生就完成什么作业,一切都天经地义。倘若不完成作业,特别是有学习能力的孩子而不完成作业或马虎作业就是这学生态度不好。上纲上线,比如不尊重老师、学习习惯差、爱偷懒、缺少意志力……把学生好好教育一顿。以为只要完成老师作业就可以踏踏实实地稳步进步,达成目标。其实,这毫无因果关系。教师的对策应该是优化作业、分层作业。比如,策略一:重新明晰学习责任的承担。采取示范之类的有效方法,切实地告知学生该采取怎样的行动改良作业行为;策略二:构筑促进深度学习的建设性关系。这一点与美国教授诺丁斯提出的“关心关系”是一致的,建立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师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的行为,比话语更有说服力,有助于发现学生细微之处并作出机智的反应,促使他们深度学生的欲望。

  3.因应布置作业。课外作业不应划一化,一刀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起点不同,学力也参差不齐,不能给所有的学生布置同样的作业。应该根据作业的不同目的,因应学生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提升流畅性的作业——旨在让学生进行也已掌握的技能熟练的练习;螺旋形反思的作业——旨在激活学习者也已拥有的知识背景;应用型作业,旨在为不同情境下运用新近学到的技能提供机会;拓展性作业——旨在学科知识大融合。书中有一表“创造有效的课外作业”,非常详细地展示费希尔和费雷关于课外作业的思考。不失为一线老师优化课外作业的行动纲领。其实,这个作业设计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学的理念是一样的,帮助一线老师廓清作业类型,分清思维进阶,推进深度学习。

  怎样布置课外作业,除了要注重其学理性,还应认识到作业的系统性。根据课标要求,循序渐进推进核心素养的习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低劣的练习却适得其反,既是对学生时间和兴趣的绑架,也是对学生未来的耽误。“双减”政策的推行呼唤课外作业优质增效,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没有教师作业观念的转变,不可能有作业现状的改观。没有学习观的改变,也不会有深度学习的产生,以深度学习为目的的作业设计迫在眉睫。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