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卓越工程师是能够炼成的读后感2000字

admin2022-12-03 16:52:58.0读后感304

  是一次偶然机会在网站上看到《卓越工程师是能够炼成的》这本书,看到作者之一是业界知名的金义忠老师,就拍下了,拿到书后才知责任编辑是熟悉的傅聪智老师,再加上我自身也是一名工程师,所以在没有拜读之前,就对这本书有浓郁的亲切感。

  卓越工程师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稀缺资源,国家、社会、学校和企业等多个层面都非常重视这部分人才的培养。必须承认的是,不是所有工科生都能成为工程师,也不是所有工程师都能成为卓越工程师,但每位工程师都应朝着卓越工程师而努力。朝何方向奔跑才会事半功倍?这本书给出了很系统也很重要的诠释。

  我认为,这本书对已经在某一领域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工程师,尤为有参考价值,尤为珍贵。我通读了两遍,对重点章节又研读思考了多遍,受益匪浅,下面就一些读后心得和感悟写出来,与同行朋友们分享,其中难免有不合适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

  “卓越工程师修炼的28条法则”一节是该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中第19条“勇于跨界”作为工程师的修炼要素之一尤为重要。

  比如,我们正在从事现代过程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工作,不仅要求仪器分析界和分析仪器界的跨界,为把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意义发挥极致,还需要再与过程控制界和专业应用界的跨界,即我们通常说的“两次握手”,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卓越工程师是能够炼成的
  以这个跨界为目标,要求我们的工程师修炼具备很多的素质:

  •要与不同界的科学家、工程师打交道,就要跨界“深度阅读专著(第5条)”,把不同领域的核心专业知识掌握清楚,才会有沟通交流和“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第8条)”的基础;

  •要有“高度责任心(第2条)”和“高度开放的社会化(第6条)”,才能团结不同界的工程师一起合作,寻找和解决“国家重点工程导向(第7条)”的工程化项目;

  •要想说服企业用户采纳自己的技术,不仅要有“高效科技写作法(第27条)”和“技术谈判的技巧(第26条)”,让企业用户从书面和面对面沟通中,通俗全面了解技术的关键和意义;

  •还要有真才实学,即优秀的工程化产品,这要求具有“设计技术概念(第17条)”、“质量源于设计(第15条)”、“从定性到定量的试验研究(第12条)”、“突破技术制高点(第18条)”能力;

  •并不断在实践中刻意训练和磨炼,以具备卓越工程师所要求的关键特质“稳定的技术观(第2条)”、“理性的创新思维(第4条)”、“学用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第10条)”、“学用系统性理论(第11条)”等,最终达到“构建综合能力系统(第9条)”。

  “卓越工程师的广义技术观”一节是该书的最具灵魂的章节之一,其中提到的“技术的艺术观”尤其引起我的深度思考和强烈共鸣。

  以前有句口头禅,“工科生看不上理科生,理科生看不上艺术生,艺术生看不上体育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转变,艺术生和体育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喜欢,他们为世界增加“美丽”。我尤其欣赏和认同书中的这段话“技术和产品的艺术化是一种美学思维:追求简单、协调统一和美感。美与和谐是技术精神追求完美的体现,正如卓越工匠精神追求至臻、至善、至美那样”。

  陆婉珍院士也曾给青年科技才俊写过一段话:“一个有着科学精神武装的人,自然会理解在空间中存在着最完美的线条、声音和色彩。这些线条、声音和色彩,有时需要我们去创造,有时需要我们去俘获。但只要它们显现在眼前,就使我们感到赏心悦目,身心恢复平衡。”所以说,练就美感对于一位工程师是多么的重要。

  实际上,一位工程师平常从事的工作中,处处都要求有美感的能力,更要有追求美的权利。

  比如,我喜欢写综述类的论文,我认为综述论文写作过程是自身学术能力提升的过程,是知识点再梳理、再丰富的过程,是逻辑链条再思考、再形成的过程,是科研方向再聚焦、再定位的过程。这其中就不断锻炼着我的审美观,对每一篇论文,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表,要有自己对美的判断,是否引用,怎么引用,如何评述等等。

  再例如,在我们从事的化学计量学算法中,也在不断追求着至美和至简,在机器学习界,有推崇的“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即在相近性能的前提下,选择简单的算法。这与数学家推崇的“好的公式应当是简洁明了的”是一致的,而且模型越简单越容易解释,越不容易出现过拟合。这也与该书提到的“遵循简单化法则(第20条)”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卓越工程师所应具备的智慧。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读后感,与这本书宏大的构思和刚劲的笔锋相比,微不足道。

  工程师面临的技术问题往往都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及学科耦合性,对练就卓越工程师没有一副良方适合所有人,但只要掌握了该书凝练的要领,若用心、若心无旁骛、若全力以赴,去闯,去撞,不断思索,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周而复始,必然成就。

  我也一直在追索的道路上。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