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读后感1200字

admin2022-11-28 14:34:20.0读后感625

  近期,阅读了《协同:数字化时代组织效率的本质》一书,很有一些感受,因为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不自觉的频繁接触和运用协同机制,纵向联动、横向联合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协同机制为拓展管理幅度、加深管控效果提供了前提保障。同时,我们也深感“协同”过程的艰难与困惑,大家带着原有的思维、本着既定的职责、循着固化的边界,导致协同较多地停留在形式上,或者说是“共同”多于“协同”。这就不得不谈到协同管理的一个关键构成要素--基于契约的信任。我认为这也就是契约和契约精神。

  契约和契约精神

  契约存在于世间万物之中,存在于不同物种之间,存在于各种形式,甚至人与自然之间也有莫名的契约-保护环境,这样才能共生。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契约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人、组织、国家及这三者之间,在契约主体充分考虑各方利益、成本的前提下达成契约,以用来规范各方主体的权利、义务并且努力实现契约目标,以实现共生和协同。没有契约的约束,必将导致契约的一方或几方主体野蛮生长,而将其他主体的生存空间剥夺殆尽,这就没有了共生,更加不存在协同,从长远的过程看对彼此都是一种伤害。所以,契约是实现共生和协同的基础,是关键构成要素。
协同
  但是,只有契约,没有契约精神,这还是不行。

  什么是契约精神?我认为包含着两个层面:首先是建立契约的时候是善意的为了实现契约目标而建立契约;其次是建立契约后尊重契约,尊重规则,确保契约目标实现,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诚信。

  商鞅南门立信,建立了契约,移木之人获赏五十金,他用契约精神取得了秦人信任,继而开启了商鞅变法。

  南京彭宇案件,老人指证彭宇撞人,法官以“不是你撞的为什么你要扶”一语断案,都违背了契约精神,导致道德滑坡,其恶果绵延不绝。

  以上两个故事,都说明了一点:只有契约(规则),而没有契约精神,契约就成了任人使用的工具。尊重契约精神的人会因为契约而达成目标;而在不尊重契约精神的人面前,契约犹如一纸空谈,没有丝毫的约束力。

  故此,只有建立合乎各方需求的契约,并充分的尊重契约精神,诚信遵守契约,这样才能达到共生,实现协同。

  契约和契约精神在内审协同中的作用

  企业制度是一种成年人在书面上的契约,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心理上的契约,甚至企业自身也是一种契约,是一个由内部全体个人联合起来形成的公共人格体。

  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制度框架,制度是有空隙的,但企业文化可以填补制度的空隙,可以在制度发挥不了的地方发挥作用,同时这也是一种契约精神。

  倡导合乎企业全体个人的企业文化,建立适应企业经营和发展实际需要的企业制度,实现契约经营,是建立在双方对规则尊重的基础上的,它所带来的好处是企业的经营不再是“人治”,而是“法制”。管理的重点也就从“管人”转变到“建规则”。此时,企业管理和内审工作重心都将由事中监督,转化为事前建规则和事后审计,存在的问题都能对照契约、就事论事,这也大大减少了审计成本。内审也能通过沟通、共享机制体系内互相借鉴、互相赋值,体系外更多的参与加强企业内部风控、综合管理,输出内审价值。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建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契约,并要求参与者遵守契约精神,才能默契,才能实现协同。在现时阶段,仍是任重道远!

1 2